《姑孰十咏·望夫山》

时间: 2025-01-04 08:04:18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白话文翻译:

在碧空下遥望,心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怨恨与思念。
江边的草木不懂得忧愁,山岩上的花儿却争相开放。
云山重重相隔,音信早已断绝千里之外。
春天已去,秋天又来,思念究竟何时才能停止?

注释:

字词注释

  • 颙(yóng):高昂地看,向上望。
  • 怨情:怨恨的情感,指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
  • 江草:江边的草,象征自然的无情。
  • 岩花:山岩上的花,象征生命的顽强。
  • 音信:音信,消息。
  • 相思:思念,怀念。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望夫山”一名常用于表达对离别者的思念,具有人文情怀,反映了古代妇女对丈夫的忠贞与思念,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以豪放、飘逸著称,常常以酒来抒发情感,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游历期间,可能与他在外漂泊、与家人离别的经历有关,表现了他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白的《望夫山》展现了他对离别的深沉思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开篇便以“颙望临碧空”引人入胜,描绘了诗人眼中广阔的天空,象征着他无尽的思念。随即转入“怨情感离别”,将思念的苦楚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用自然景象对比人类情感,表达了在自然面前,人的忧愁显得如此渺小。接着,诗人以“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强调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与音信全无,令人倍感孤独。最后“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叹,让人感受到思念的绵长与无尽。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类爱情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令读者不仅感受到诗中深沉的思念,也反思在生命长河中,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隔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颙望临碧空:高昂地望着清澈的天空,开篇即设定了思念的背景。
  2. 怨情感离别:表达因离别而产生的怨恨与愁苦。
  3. 江草不知愁:江边的草木无知,无论旁人如何忧愁,它们依旧绿意盎然。
  4. 岩花但争发:山岩上的花儿却奋力开放,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无情。
  5. 云山万重隔:云和山的重重阻隔,强调了彼此的距离。
  6. 音信千里绝:音信全无,彼此间的联系已断绝。
  7. 春去秋复来:春天过去,秋天又回到,反映时间的流逝。
  8. 相思几时歇:思念何时才能停止,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类情感,如“江草不知愁”。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如“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 拟人:将草木和花赋予人类情感,突出思念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表达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类情感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反映了对爱情与亲情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空:象征广阔与清澈,反映思念的深远。
  • 江草:代表自然的无情与冷漠。
  • 岩花: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云山:表现障碍与隔离,强调距离感。
  • 春秋:象征时间的流逝,反映思念的漫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草不知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然的冷漠
    b) 人类的欢乐
    c) 亲情的温暖

  2. 李白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思念与离愁
    c) 愤怒

  3. 诗中“音信千里绝”意为:
    a) 消息不断
    b) 消息全无
    c) 消息遥远

答案

  1. a) 自然的冷漠
  2. b) 思念与离愁
  3. b) 消息全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冯唐的《离骚》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望夫山》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表现了家国情怀与历史背景下的忧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