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弄月溪吴山人》
时间: 2025-01-19 13:23: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弄月溪吴山人
(李白)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
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
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
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
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白话文翻译
我常听说庞德公,他的家住在洞湖水边。
他一生都栖息在鹿门山,不曾进入襄阳市。
那位君子把明月玩弄于手,消灭了清淮的美景。
他的高洁身影难以追赶,真可以与古人相比。
那清扬的身姿难以见到,白云之上空自追求美。
我期待着辞别人世,携手去访松子。
注释
- 庞德公:指庞德公,古代隐士,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 洞湖水:指洞庭湖,古代著名的湖泊。
- 鹿门:指鹿门山,隐士栖息之地。
- 襄阳市:历史上著名城市,象征尘世的喧嚣与繁华。
- 弄明月:指与月亮亲密接触,象征追求理想。
- 灭景清淮里:形容明月照耀下的美景被消融。
- 高踪邈难追:形容那种高洁的品德和志向难以追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他的诗歌个性鲜明,情感奔放,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富有豪放之气。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李白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志向的追求。诗中以庞德公为例,表现隐士生活的乐趣,并借古人之事来反映自己的心境。
诗歌鉴赏
《寄弄月溪吴山人》是一首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诗作。李白通过对庞德公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与对高洁人生态度的推崇。诗中庞德公的悠然自得与鹿门山的清幽相映成趣,形成了与繁华都市的鲜明对比。李白以“弄明月”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出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展示了李白对古代隐士的崇敬与自我反思,他自觉与古人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结尾处“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更是将隐逸与自然结合,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的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介绍庞德公的身份和居所,表现出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
- 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强调庞德公的隐逸生活,拒绝纷扰的尘世。
- 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通过明月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
- 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表达对庞德公高洁品德的敬仰与自愧。
- 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描绘那种不可追寻的美好,令人向往。
-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弄明月”,将追求理想与明月相联系。
- 对仗:如“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李白心中对自由、自然以及高洁人生态度的追求,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代表着超脱与宁静。
- 白云:象征轻盈与自由,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 松子:隐喻隐逸生活的理想,表达对自然与和谐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A. 庞德公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鹿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城市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片森林 -
诗中“弄明月”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追求理想
C. 追求权力
D. 追求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李白的诗更为奔放,强调个体的追求与对古人的向往,而王维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