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宫
作者: 高启 〔明代〕
芙蓉水殿屟廊东,
白苎秋来不耐风。
教得君王长夜醉,
月明歌舞在舟中。
白话文翻译:
在芙蓉花装饰的水殿里,凉风拂过东边的长廊;
秋天来临,白苎草在风中显得格外不耐烦。
让君王在漫长的夜晚沉醉,
明亮的月光下,歌舞在小舟中上演。
注释:
- 芙蓉:指的是荷花,这里用来描写水殿的装饰。
- 水殿:水边的宫殿,形象地描绘了吴宫的环境。
- 屟廊:指的是有着雕梁画栋的长廊。
- 白苎:一种植物,秋天时会随风摇曳。
- 长夜醉:指夜晚饮酒作乐,沉醉于欢愉之中。
- 月明:明亮的月光,营造出美好的夜晚氛围。
- 歌舞在舟中:描绘了在月光下的小舟上进行的欢快歌舞。
典故解析:
吴宫: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宫殿,常作为帝王享乐与歌舞的场所。高启通过对吴宫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高启,1500年-1620年),明代诗人,字季良,号阮亭,安徽人。其诗风清新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作品常透出浓厚的感伤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可能受当时社会环境与宫廷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讽刺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吴宫》是一首描绘古代宫廷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充满奢华与享乐的场景。首句“芙蓉水殿屟廊东”以芙蓉花和水殿的结合,描绘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美丽的感受。而“白苎秋来不耐风”则引入了秋天的元素,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教得君王长夜醉”则是对当时君王沉醉于享乐生活的讽刺,反映出一种对奢华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最后一句“月明歌舞在舟中”,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描绘出在明月下小舟上歌舞的热闹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整首诗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个既繁华又令人感伤的场景,透出对奢华生活的思考与批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芙蓉水殿屟廊东: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水殿,充满了花香与水波的感觉。
- 白苎秋来不耐风:表现了秋风的到来,给人一种凉意,同时暗示着生命的变化。
- 教得君王长夜醉:直接点出君王沉迷于酒色,生活奢靡。
- 月明歌舞在舟中:展现了在明亮月光下的欢乐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表面的繁华下的空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芙蓉比作美丽的环境,暗示着繁华。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白苎草的“不耐风”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变化。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沉醉,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诗人在享乐与奢华的表象下,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繁华。
- 水殿:代表着王室的奢华生活。
- 白苎:暗示着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月明:象征着清晰与美好,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宫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荷花
- B. 水殿
- C. 秋风
- D. 月光
-
诗中提到的“白苎”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酒
-
诗中“教得君王长夜醉”反映了什么?
- A. 君王的聪明
- B. 君王的沉醉与奢华
- C. 君王的悲伤
- D. 君王的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高启的《吴宫》与李白的《将进酒》相较,前者更关注于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空虚,而后者则强调了饮酒作乐的快意与人生的短暂。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具细腻的描绘,后者则更显豪放的气势。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后世诗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