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8:53:21

来从炎徼登雕俎,满架芳馨总莫逾。

崖蜜纵甘终带酢,江瑶虽美未全瑜。

骚人赋就芳名远,汉帝移来贝叶敷。

较烈侧生应不忝,何缘唤作荔枝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眼 其一
作者: 王象晋 〔明代〕

来从炎徼登雕俎,满架芳馨总莫逾。
崖蜜纵甘终带酢,江瑶虽美未全瑜。
骚人赋就芳名远,汉帝移来贝叶敷。
较烈侧生应不忝,何缘唤作荔枝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龙眼的美味和它的名声。诗人从炎热的地方来到这里,看到架子上满是香甜的龙眼,令人陶醉。虽然崖蜜(蜂蜜)很甜,但总是带着酸味;江瑶(美玉)虽然美丽,却不如真正的美玉(瑜)。骚人(诗人)们赋诗称赞龙眼,使它的名声远播;汉朝的皇帝曾经把贝叶(龙眼的别名)引入这里,铺陈开来。龙眼的生长较其他果实更为旺盛,应该不至于被忽视,然而为何却被称作“荔枝奴”呢?

注释:

  1. 炎徼:指炎热的地方。
  2. 雕俎: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这里指盛龙眼的架子。
  3. 崖蜜:在崖壁上生长的蜂蜜,指代有名但口感不如龙眼的甜蜜。
  4. 江瑶:指江边的美玉,象征美丽但不如真正的玉石。
  5. 骚人:古代诗人,常用来指代才子。
  6. 贝叶:指龙眼的别名。
  7. 荔枝奴:指与荔枝相比,龙眼被认为地位较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象晋,明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诗作多有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龙眼的盛产季节。诗人借龙眼的美味,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象晋的《龙眼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龙眼这一天然美味的独特魅力。诗的开头即通过“炎徼”引入炎热的夏季,营造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氛围,暗示龙眼的成熟与丰收。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崖蜜与龙眼、江瑶与美玉进行比较,强调龙眼的独特风味和价值。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龙眼的甘甜可口,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力。

进一步来看,诗中提到的“骚人赋就芳名远”,让我们看到龙眼不仅是一种美味,它的名声也因诗人的赞美而远播,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的交融。而“汉帝移来贝叶敷”则是对历史的追溯,说明龙眼的引入与普及是有历史渊源的,增加了诗的深度与厚度。

最后一句“何缘唤作荔枝奴”,带有一丝调侃与无奈,似乎在感叹龙眼虽美,却常常被荔枝所掩盖,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不公正看待。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龙眼的魅力,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从炎徼登雕俎:诗人来到热的地方,看到架子上满是龙眼,暗示龙眼的丰收。
  2. 满架芳馨总莫逾:架子上满是香味,无法超越龙眼的美味。
  3. 崖蜜纵甘终带酢:虽然崖蜜很甜,但总是带有酸味,暗示其他水果的不足。
  4. 江瑶虽美未全瑜:江边的美玉虽然美丽,却不如真正的玉石,强调龙眼的独特。
  5. 骚人赋就芳名远:诗人们赋诗颂扬龙眼,使其名声远播。
  6. 汉帝移来贝叶敷:汉朝皇帝引入龙眼,铺陈开来,说明其历史渊源。
  7. 较烈侧生应不忝:龙眼虽生长旺盛,应该不会被忽视。
  8. 何缘唤作荔枝奴:为何龙眼却被称作“荔枝奴”,表现了对其地位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崖蜜和江瑶的对比,突出龙眼的独特性。
  • 拟人:赋予龙眼以情感,使其被称为“荔枝奴”,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 象征:龙眼象征着丰收与美好生活。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龙眼的美味与独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龙眼:自然的馈赠,象征着丰收与美好。
  2. 崖蜜:象征其他水果的不足,反衬出龙眼的独特魅力。
  3. 江瑶:代表美丽与珍贵,但不如龙眼的美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炎徼”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天气?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2. 在诗中,龙眼被赋予了什么样的地位?
    A. 高贵
    B. 平凡
    C. 低贱
    D. 神秘

  3. “汉帝移来贝叶敷”中的“贝叶”指的是什么?
    A. 荔枝
    B. 龙眼
    C. 蜂蜜
    D. 美玉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荔枝》 by 李白
  • 《桃花源记》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李白的《荔枝》同样描写了荔枝的美味,通过豪放的笔调与王象晋的细腻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了荔枝的珍贵,而后者则通过龙眼的描写,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王象晋研究》
  • 《诗词中的自然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