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简寂观》
时间: 2025-01-19 15:2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简寂观
白居易
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
秋光引闲步,不知身远近。
夕投灵洞宿,卧觉尘机泯。
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亦尽。
暂来尚如此,况乃终身隐。
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的山林中静谧的生活场景。在白云尚未散去的岩石上,红叶刚刚开始飘落。秋光引导着我悠闲地漫步,竟然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黄昏时分,我投宿于灵洞,躺下时感到尘世的烦扰已然消失。名利之心早已忘却,世俗的梦境也随之消散。短暂的到访已如此,何况是终身隐居呢?我该用什么来解饥?一匙云母粉。
注释
- 岩白:白色的岩石。
- 云尚屯:云层仍然聚集。
- 林红叶初陨:树林中红色的叶子刚开始飘落。
- 秋光引闲步:秋天的光景引导着我悠闲地行走。
- 夕投灵洞宿:傍晚时投宿在灵洞中。
- 尘机泯:尘世的纷扰消逝。
- 名利心既忘:名利的心情已经忘却。
- 市朝梦亦尽:对世俗生活的梦也结束了。
- 云母粉:用来解饥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语言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关心社会民生,情感真挚。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白居易在仕途与隐居之间多次徘徊,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宿简寂观》创作于白居易隐居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在这个时期,白居易厌倦了官场的纷争,选择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安宁。
诗歌鉴赏
《宿简寂观》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哲理的秋日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诗的开头“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以白岩和红叶开篇,展现出秋日的清新和宁静,令人感受到一种清冷的美。接着,诗人通过“秋光引闲步,不知身远近”的描写,表现出他在自然中漫步的愉悦,忘却了世俗的纷扰。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为深刻,尤其是“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亦尽”,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名利的无所谓,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最后一联“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更是以简练的笔触,表现了他在隐居生活中对物质的超然态度。整首诗在意境上兼具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岩白云尚屯:描写了秋日的山岩和云雾,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
- 林红叶初陨:红色的叶子刚刚开始落下,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轮回。
- 秋光引闲步:秋天的光景使人心情舒畅,随意漫步。
- 不知身远近:在自然的陶醉中,忘却了自己身处何地。
- 夕投灵洞宿:傍晚来到灵洞中安歇,暗示着一种归隐的生活。
- 卧觉尘机泯:躺下后感到尘世的纷扰消失,心灵得到了宁静。
- 名利心既忘:对世俗名利的心情已经淡忘,表现出内心的解脱。
- 市朝梦亦尽:对繁华世俗的梦也已断绝,进一步强调内心的宁静。
- 暂来尚如此:即使是短暂的来访,心境依旧如此平和。
- 况乃终身隐:何况是选择终身隐居的生活。
- 何以疗夜饥:问自己用什么来解饥。
- 一匙云母粉:以云母粉作为食物,象征着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亦尽”,形成了良好的音韵和节奏。
- 比喻:将“云母粉”作为简朴生活的象征,表达了对物质的超然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表达了白居易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轻盈与自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红叶:代表着生命的无常和秋天的来临,具有季节的象征意义。
- 灵洞:象征着隐逸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诗中“名利心既忘”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渴望名利
B. 超然物外
C. 对名利的追逐
D. 愤世嫉俗 -
诗中提到的“云母粉”象征着什么? A. 丰富的食物
B. 物质的奢华
C. 生活的简朴
D. 隐居的孤独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加注重山水的意境。
- 陶渊明《饮酒》: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主题相似,但风格更为质朴。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