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端公》
时间: 2025-01-19 19:17: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郑端公
方干 〔唐代〕
圣主伫知宣室事,
岂容才子滞长沙。
随珠此去方酬德,
赵璧当时误指瑕。
骢马将离江浦月,
绣衣却照禁中花。
应怜寂寞沧洲客,
烟汉尘泥相去赊。
白话文翻译:
这位圣明的君主必定会了解朝廷事务,
怎么可能让才子滞留在长沙呢?
随珠离去后,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赵璧当年却被误认为有瑕疵。
骢马即将离开江浦的明月,
绣衣的光辉映照在禁苑的花丛。
想必会怜惜这位孤独的沧洲旅客,
他与烟汉、尘泥相隔太远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主:指明君或英明的统治者。
- 宣室事:指朝廷事务。
- 才子:指有才华的人。
- 随珠:比喻随从、跟随。
- 赵璧:古代美玉的代称,传说中的瑕疵比喻。
- 骢马:指一种马,通常指黑色或棕色的马。
- 江浦:指长江的渡口。
- 绣衣:指华丽的衣服,象征地位和身份。
- 沧洲:指沧海的洲岛,象征离别和孤独。
- 烟汉:指烟雾和汉水,意指远离。
典故解析:
“随珠”和“赵璧”都指代古代名玉,前者象征着恩德和回报,后者则暗喻误解和偏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45年-约公元901年),字子美,号归田,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友情、送别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文人辈出,诗人通过写送行郑端公,表达对才子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郑端公》是一首表达对才子郑端公的送别诗,诗中充满了对政治局势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开篇提到“圣主”与“才子”,立刻引出对朝廷人才的重视,显现出作者对郑端公未来前途的期待。接下来的“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一联,运用典故,表明了即便有所误解,但最终的回报是必然的,暗示诗人对郑端公能力的肯定与支持。
在描绘骢马与江浦的月色时,诗人采用了细腻的意象,展现出离别的景象与情感的交织,赋予了送别场景以浓厚的诗意。而最后两句则以“应怜”开头,表现出对离别者的深切同情,强调了孤独与远离的感受,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音韵的美感,更在内容上通过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主伫知宣室事:君主必定在关注朝政大事。
- 岂容才子滞长沙:怎么可能让有才之士留在长沙而不被重用。
- 随珠此去方酬德:离去后,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隐喻才华的价值。
- 赵璧当时误指瑕:比喻误解与偏见,说明才子可能遭遇误解。
- 骢马将离江浦月:描绘离别时的月色,渲染气氛。
- 绣衣却照禁中花:华丽的衣服与禁苑的花相映,象征地位与美好。
- 应怜寂寞沧洲客:对离别者的同情,表达孤独感。
- 烟汉尘泥相去赊:与繁华的尘世隔离,表现对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赵璧”暗喻才子遭遇误解。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美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如月、花)传达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线,表达了对才子命运的关切、对政治局势的思考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切感悟,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才华的认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主:象征着明主,寄托了对人才的重视。
- 骢马:象征着离别与希望的旅程。
- 绣衣:代表荣耀与地位,反映出对才华的渴望与追求。
- 江浦:象征着离别的地方,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沧洲:象征孤独与隔离,表现出对友人的惋惜与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随珠”比喻什么?
A. 财富
B. 回报
C. 朋友
D. 离别 -
“骢马将离江浦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什么?
A. 离别的忧伤
B. 友谊的珍贵
C. 未来的希望
D. 自然的美丽 -
诗人对郑端公的态度是?
A. 失望
B. 赞赏
C. 疏远
D. 嫉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别》 - 王维
诗词对比:
- 方干与王勃在送别诗中都表现出对朋友前途的期许与不舍,但方干更多地侧重于政治前途,而王勃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失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史》
以上内容为《送郑端公》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