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46: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作者: 方干 〔唐代〕
出镇当时移越俗,
致君何日不尧年。
到来唯饮长溪水,
归去应将一个钱。
吟处美人擎笔砚,
行时飞鸟避旌旃。
四方皆是分忧寄,
独有东南戴二天。
王臣夷夏仰清名,
领镇犹为失意行。
已见玉璜曾上钓,
何愁金鼎不和羹。
誉将星月同时朽,
身应山河满数生。
泥滓云霄至悬阔,
渔翁不合见公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诗人提到出任地方官时,要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何时才能实现理想的治国之道。来到此地只希望品尝长溪的清水,回去时可能只剩下一个钱币。吟咏时美人端坐在笔砚前,行走时飞鸟避开旗帜。四方的人们都在为他人分忧,唯独东南地区犹如两位天神般受人仰慕。王臣和夷夏都仰慕他的清名,但他在镇上的治理依旧感到失意。已经看见玉璜曾经上钓,何必担忧金鼎不能和谐。名声如同星月同时衰败,身世应如山河一般历久弥新。泥水与云霄相接,渔翁却不愿见到公卿。
注释
- 尧年:指的是尧帝统治时期的盛世。
- 长溪水:指清澈的溪水,象征着清净的生活。
- 美人擎笔砚:美丽的女子端坐在书桌前,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王臣夷夏:王臣与夷夏是对立的两个群体,象征不同的政治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唐代诗人,字少逊,号澄江,生于盛唐,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物、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干被任命为浙东官员时,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治国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诗的结构,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政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出镇当时移越俗,致君何日不尧年”,不仅道出了他对地方风俗的适应,也表露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诗人希望在任职期间能有所作为,却又感到命运的无奈。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唯饮长溪水”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显示出他对官场的失望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此外,“美人擎笔砚”与“飞鸟避旌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求。
最后,诗人以“泥滓云霄至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结束,表达了对世俗权力的疏离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名利的淡泊。这首诗在艺术上不仅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同时也通过丰富的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哲思的诗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镇当时移越俗:出任地方官时需要适应当地的习俗。
- 致君何日不尧年:何时才能实现理想的治国之道。
- 到来唯饮长溪水:来到这里只想享受清水的滋养。
- 归去应将一个钱:回去时可能只剩下一个钱币。
- 吟处美人擎笔砚:吟咏时美人端坐在写字桌前。
- 行时飞鸟避旌旃:行走时飞鸟避开旗帜。
- 四方皆是分忧寄:四方的人们都在为他人分忧。
- 独有东南戴二天:唯独东南地区受人仰慕。
- 王臣夷夏仰清名:王臣和夷夏都仰慕他的清名。
- 领镇犹为失意行:在镇上的治理依旧感到失意。
- 已见玉璜曾上钓:已经见过玉璜曾经垂钓的情景。
- 何愁金鼎不和羹:何必担忧金鼎不能和谐。
- 誉将星月同时朽:声誉如同星月一样衰败。
- 身应山河满数生:身世应如山河般历久弥新。
- 泥滓云霄至悬阔:泥水与云霄相接。
- 渔翁不合见公卿:渔翁却不愿见到公卿。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更为深邃。例如“泥滓云霄”与“渔翁不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失望的复杂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批判。
意象分析
- 长溪水:象征着清净与宁静的生活。
- 美人:代表了文人雅士的情趣与理想的生活方式。
- 飞鸟:象征自由与不受拘束的生活。
- 王臣夷夏:体现了政治权力与影响力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尧年”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盛世
- B. 乱世
- C. 平常年份
- D. 古代
-
诗中提到的“长溪水”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清净生活
- C. 官场
- D. 诗歌
-
“泥滓云霄至悬阔”中,泥滓与云霄的对比传达了什么意象?
- A. 生活的繁杂与清静
- B. 官场的人际关系
- C. 诗人的失望
- D. 自然的和谐美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方干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方干更注重于对政治与人生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