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时间: 2025-01-04 13:41:08

柔肠寸折。

解袂留清血。

蓝桥动是经年别。

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

檀篆灭。

鸳衾半拥空床月。

妆镜分来缺。

尘污菱花洁。

嘶骑远,鸣机歇。

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

芳信绝。

东风半落梅梢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岁
李之仪 〔宋代〕

柔肠寸折。解袂留清血。蓝桥动是经年别。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檀篆灭。鸳衾半拥空床月。妆镜分来缺。尘污菱花洁。嘶骑远,鸣机歇。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芳信绝。东风半落梅梢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离别的无奈。前几句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心痛,提到因情感而流淌的泪水,令人心碎。蓝桥的动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久远。春天的浮絮与秋天的虫鸣,暗示着季节的变迁,情感的交错与无尽的思念。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空床月下的孤独,妆镜上的缺口象征着心中缺失的爱。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密封的信件与香囊,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执念和追忆。东风轻拂,梅花上的雪已渐渐消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绝望。

注释:

  • 柔肠寸折:形容内心极为痛苦,像肠子被折断一样。
  • 解袂留清血:解开衣袖时留下一滴滴清泪,形容心中苦楚。
  • 蓝桥:指的是蓝色的桥,象征别离的地方。
  • 掩门春絮乱:春天的浮絮在门前飘荡,暗示着纷乱的思绪。
  • 欹枕秋蛩咽:秋天的虫鸣在耳边低吟,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 檀篆灭:檀木香篆的熄灭,象征着失去的美好。
  • 鸳衾半拥空床月:鸳鸯被子只半拥着空床和明月,表现出孤寂的状态。
  • 妆镜分来缺:妆镜的缺口暗示着心灵的缺失。
  • 嘶骑远:马嘶声渐远,象征着离去。
  • 鸣机歇:机声停歇,表现出一种静止的孤独感。
  • 密封书锦字:信件是用锦缎封好的,象征着珍贵的情感。
  • 芳信绝:芳香的信件已经断绝,表达了情感的断裂。
  • 东风半落梅梢雪:东风中的梅花上的雪已渐渐消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李之仪(约1084-约1150),字彦甫,号月溪,南宋时期的词人。其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诗中常蕴含着人生的无常与爱情的苦涩。李之仪在词中多描写离别、思念等主题,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千秋岁》正是他对离别之情的深刻抒发,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千秋岁》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衰败,民生困苦,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心中难免对爱情与生活的无奈感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千秋岁》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深刻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孤独。开篇的“柔肠寸折”便直击心灵,强烈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撕扯般的痛楚。接下来的描写,如“掩门春絮乱”与“欹枕秋蛩咽”,则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思念与孤独。

在这首词中,李之仪运用了许多细腻的意象,如“鸳衾半拥空床月”,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身边的空寂,更暗示了心中对爱人的渴望。整个词作在意境上非常丰富,既有春天的生机,也有秋天的凋零,形成强烈的对比。

最后,诗的结尾“东风半落梅梢雪”,简单却意味深长,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情感的绝望。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与自然意象的结合中,展现了李之仪卓越的艺术才能,令人读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柔肠寸折。
    表达了深切的痛苦,情感的深重使得内心如同被撕扯一般。

  2. 解袂留清血。
    形象地描绘出因情感而流下的泪水,痛苦的情感化为清血。

  3. 蓝桥动是经年别。
    蓝桥代表了离别的地点,暗示着时间的漫长与久远的思念。

  4. 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
    春天的絮飞舞与秋天虫鸣的对比,表现出季节变迁中的情感波动。

  5. 檀篆灭。
    檀木香篆的熄灭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暗含着失去的遗憾。

  6. 鸳衾半拥空床月。
    空床与明月的意象,表达了孤独与对爱人深切的思念。

  7. 妆镜分来缺。
    妆镜的缺口象征着心灵的缺失,暗示着情感的破碎。

  8. 尘污菱花洁。
    菱花的洁净与尘埃的对比,暗示着内心的纯洁与外界的污浊。

  9. 嘶骑远,鸣机歇。
    远去的马声与停歇的机声,表现出一种静谧的孤独感。

  10. 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
    信件与香囊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珍贵的情感与对往昔的追忆。

  11. 芳信绝。
    断绝的信件象征着情感的断裂,表达了深沉的遗憾。

  12. 东风半落梅梢雪。
    东风中的梅花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通过对称结构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拟人:虫鸣、春絮的描写,使得自然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孤独与思念,反映了李之仪对爱情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柔肠:象征内心的痛苦与柔情。
  2. 蓝桥:离别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3. 春絮:春天的轻柔与思念的纷扰。
  4. 秋蛩:秋天的孤独与情感的沉重。
  5. 鸳衾:爱情的象征,暗示着甜蜜与孤独的对比。
  6. 妆镜:内心的缺失与对往昔的怀念。
  7. 东风、梅梢雪: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绝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之仪
    c) 杜甫

  2. “柔肠寸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痛苦
    c) 无奈

  3. “掩门春絮乱”中的“春絮”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思念
    c) 快乐

  4. 整首词传达的中心思想是? a) 快乐的爱情
    b) 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c) 对生活的希望

答案:

  1. b) 李之仪
  2. b) 痛苦
  3. b) 思念
  4. b) 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相见欢》 - 李之仪
  2. 《钗头凤·世情薄》 - 陆游
  3.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李煜

诗词对比:

对比李之仪的《千秋岁》与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两者都描绘了爱情的离别与无奈,但李之仪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煜则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深切怀念与感叹。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共同反映了古代词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赏析》
  3. 《李之仪研究》
  4.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