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院判(十四韵)》
时间: 2024-12-29 20:02: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浩荡风云气,英雄虎豹姿。
飞霜看下令,甘雨望兴师。
破的千人骇,横戈万马驰。
虎豹开列校,龙节镇边陲。
城晓霜清角,天秋月满旗。
山河百战外,人物再生时。
细柳春营肃,崇莲夜漏迟。
威行知不犯,事定契无为。
公议皆归德,深恩欲颂诗。
自惭生也晚,况复数逢奇。
李早汾阳识,苏求太尉知。
热非炉上炙,天笑井中窥。
大业今伊始,偏城岂足羁。
会须盟券铁,勋业冠彤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壮阔的气势和英雄的风采。风云变幻,英雄如同猛虎和豹子般英勇。飞霜之时,命令下达;甘雨来临,期待兴师打仗。敌军如千人惊骇,战马如万马奔腾。虎豹般的军队在列阵,龙旗镇守边陲。清晨的城墙上霜气弥漫,秋夜的月光下旗帜高悬。山河经过百战,人物再度重生。春天的柳树在营中肃穆,夜里的莲花在漏水中显得迟缓。威严的行为知道不犯错误,事情已定,契约无为。公议都归于道德,深厚的恩情想要用诗歌来颂扬。自愧生来太晚,更何况是数次遇到奇事。李早只知汾阳,苏求只知太尉。热气不是炉上的炙烤,天也在井中窥视。大业刚刚开始,偏偏这座城又如何能束缚我。我们必须以铁的盟约来确保,功勋将冠冕于红色的台阶之上。
注释:
- 浩荡:气势磅礴的样子。
- 飞霜:指霜降,象征严酷的天气与战争的来临。
- 甘雨:象征着润泽和希望,预示着兴起的力量。
- 虎豹:象征英勇的战士。
- 龙节:龙作为权威和威严的象征,节则指节令或旗帜。
- 盟券铁:指坚固的盟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子奇是明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以豪放激昂著称,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民族精神。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人意在激励士气,呼唤英雄豪杰以铸就大业。
诗歌鉴赏:
《上院判(十四韵)》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古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历史变迁时的豪情壮志。全诗以“浩荡风云气”开头,立即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威严感,仿佛在召唤勇士们响应号召。诗中“英雄虎豹姿”形象地描绘了英雄的气概与战斗的勇猛,展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接着,诗人通过“飞霜”和“甘雨”的对比,描绘了战争的严酷与希望的滋润,表现出对英勇将士的期待与信任。接下来的描写中,“破的千人骇”与“横戈万马驰”展现了战场的惨烈与紧张,突显了英雄的勇猛和力量。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未来的展望,“大业今伊始,偏城岂足羁”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以及对束缚的反抗,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写,更是对英雄精神的礼赞,对未来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很强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浩荡风云气:开篇营造出浩大的气势。
- 英雄虎豹姿:比喻英雄如猛虎猛豹,英勇无畏。
- 飞霜看下令:飞霜暗示严酷的战斗条件,传达出命令的紧迫性。
- 甘雨望兴师:期待甘雨来临,象征对战争胜利的希望。
- 破的千人骇:敌军被击破,战场的惊骇景象。
- 横戈万马驰:形象地描绘了战马奔腾的壮观场景。
- 虎豹开列校:勇士们如虎豹般排列整齐,准备出征。
- 龙节镇边陲:龙节象征权威,守卫边疆。
- 城晓霜清角:清晨的城墙上霜气弥漫,营造出一种肃杀之气。
- 天秋月满旗:秋天的夜晚,月光照耀着旗帜,象征着希望。
- 山河百战外:经历过百战的山河,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 人物再生时:英雄人物重新崛起,展现出不屈的精神。
- 细柳春营肃:春天的柳树在营地中显得肃穆,预示着战斗即将来临。
- 崇莲夜漏迟:夜里的莲花显得迟缓,象征安宁与希望的交织。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英雄虎豹姿”比喻英雄的英勇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气势,如“飞霜看下令,甘雨望兴师”。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赞美,呼唤士气,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彰显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不屈的斗志。
意象分析:
- 风云:象征变幻莫测的局势,暗示战争的来临。
- 虎豹:象征英勇的战士,传达出强烈的斗志。
- 飞霜与甘雨:对比严酷与希望,传达出战斗中未卜的命运。
- 龙节:象征权威与守护,展示国家的强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英雄虎豹姿”中的“虎豹”形容什么?
- A. 诗人的心情
- B. 英雄的英勇
- C. 战场的景象
-
“甘雨望兴师”中的“甘雨”象征什么?
- A. 战争的开始
- B. 胜利的希望
- C. 军队的粮草
-
诗中提到的“盟券铁”意味着什么?
- A. 盟约的坚固
- B. 战争的结束
- C. 收复失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希望,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 李白《将进酒》:则更侧重于个人豪情与饮酒作乐,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与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