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春上冢五首 其一 城南》

时间: 2025-01-04 11:01:50

一闭幽堂十九年,万松手种已参天。

懒随人乞郭东祭,自与母耕绵上田。

试问拂云施鹤表,何如藉地荐豚肩。

此身只合安闾里,长为先君扫墓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壬辰春上冢五首 其一 城南
作者: 刘克庄

一闭幽堂十九年,
万松手种已参天。
懒随人乞郭东祭,
自与母耕绵上田。
试问拂云施鹤表,
何如藉地荐豚肩。
此身只合安闾里,
长为先君扫墓阡。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房间中我已闭关十九年,
万松树木我亲手种下,已高耸入云。
懒得随人去求祭祀的饭菜,
我宁愿和母亲一起在田里耕作。
我想问问那拂云的仙鹤,
与我在土地上安稳地奉献祭品,哪一个更好呢?
我这身躯只适合安稳地待在乡里,
长久来为先祖扫墓修坟。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堂:指幽静的房间,这里代指隐居的生活。
  • 万松:形容松树众多,象征长久的生命和坚韧。
  • 懒随人乞:不愿意随波逐流,去乞求他人的施舍。
  • 荐豚肩:古代祭祀时用食物祭奠祖先的仪式。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郭东祭”可能是指一种祭祀的习俗,体现了对祖先的敬畏与怀念。
  • “拂云施鹤表”可以联系到道教文化中追求长生与安宁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阮亭,宋代诗人。其诗多描绘山水风景,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祖先的思念与尊敬,以及对隐居生活的选择。诗中反映了对世俗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壬辰春上冢五首 其一 城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故土和亲情的深厚情感。开篇“闭幽堂十九年”,显示出诗人长期隐居的状态,隐喻了他对世间纷扰的逃避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接下来的“万松手种已参天”,则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象征了诗人生命的坚韧与长久。

在祭祀传统上,“懒随人乞郭东祭”表露出他对外界的冷淡,不愿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与母亲共同耕作,展现了对传统家庭价值的珍视。此时的诗人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表达对先祖的怀念。

“试问拂云施鹤表,何如藉地荐豚肩”,此句中,诗人通过迷人的比喻表达了对祭祀形式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真诚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两句“此身只合安闾里,长为先君扫墓阡”,则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诗人愿意扎根于故土,尽忠于先祖,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闭幽堂十九年:自我封闭在安静的环境中,暗示对外界的逃避。
  • 万松手种已参天:通过种树的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执着与坚韧。
  • 懒随人乞郭东祭:不愿意依赖他人,表明独立与自给自足的态度。
  • 自与母耕绵上田:表达了与母亲共同耕作的温馨场景,体现亲情的深厚。
  • 试问拂云施鹤表:对理想境界的追问,揭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 何如藉地荐豚肩:质疑传统祭祀的形式,更重视内心的真诚。
  • 此身只合安闾里:自我定位,强调安定与归属的重要性。
  • 长为先君扫墓阡:愿意承担祭扫责任,表达对先人的敬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松”比喻生命的坚韧。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将仙鹤拟人化,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族的忠诚、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传统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堂:象征隐逸与内心的宁静。
  • 松树:象征长寿、坚韧的生命。
  • 田园:象征自然与生活的本真。
  • 祭祀:体现对祖先的敬畏与传统文化的承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隐居了多少年?

    • A. 十年
    • B. 十九年
    • C. 二十年
  2. 诗中提到的“万松”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坚韧
    • C. 哀伤
  3. 诗人选择与谁一起耕作?

    • A. 自己
    • B. 母亲
    • C.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但更注重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