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王通》

时间: 2025-01-04 09:34:23

当时三晋地,已有圣人生。

不晓河汾氏,为隋策太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时三晋地,已有圣人生。
不晓河汾氏,为隋策太平。

白话文翻译:

在当时的三晋地区,已经有人被称为圣人了。
却不知道河汾的家族,正是隋朝治理安定的根本。

注释:

  • 三晋: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今山西省一带。
  • 圣人:指德行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 河汾:指汾河,古代河流,流经山西。
  • 隋策:指隋朝的政策,强调治理国家的方针。
  • 太平:安定、和平的状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宋代著名诗人,字梦阮,号白云山人。其诗风豪放,作品多涉及历史、人物、山水等题材,常表现出忧国忧民之情。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时局动荡,刘克庄以诗抒发对古代圣贤的追慕和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传达了深刻的历史感和哲理。刘克庄通过提及三晋地区的圣人,展现了对古代贤能人物的赞美,暗示了历史的延续性以及对理想治国方针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河汾氏”,则是历史上以汾河为源的家族,象征着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隋朝时期的安定政策下,国家才能够实现太平。整首诗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思考与文化内涵,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理想治国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当时三晋地,已有圣人生。”:诗人首先指出在三晋地区,已有被人尊敬的圣人出现,表明了该地区的文化积淀。
    • “不晓河汾氏,为隋策太平。”:接着指出人们未必知道河汾家族在隋朝治理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隐含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圣人”与“河汾氏”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光辉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历史圣贤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安定与和平的渴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期望。

意象分析:

  • 圣人:象征着理想的治理者和道德的楷模。
  • 河汾:不仅是地理的标志,还代表着治理安定的文化根基。
  • 太平:代表着社会的安宁与和谐,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晋”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今山西省
    • B. 今陕西省
    • C. 今河北省
    • D. 今河南省
  2. 诗中提到的“河汾氏”与哪个朝代的政策有关?

    • A. 唐朝
    • B. 隋朝
    • C. 宋朝
    • D. 明朝
  3. “圣人”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 A. 富有的人
    • B. 高尚的治理者
    • C. 诗人自己
    • D. 古代的神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王通》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人文历史,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美的意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