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敬亭山色古,庙与寺松连。
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
鼎尝天柱茗,诗硾剡溪笺。
冥目应思著,终南北阙前。
白话文翻译:
敬亭山的景色古老,庙宇和寺庙的松树相连。
我在这里修行已经四十年,春风吹拂。
我尝过在天柱峰上的茶,写过剡溪的诗。
闭上眼睛,应该在思索,面朝终南山和北阙的方向。
注释:
- 敬亭山:位于今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庙与寺松连:指庙宇和寺庙之间的松树交错相连,形成优美的景致。
- 春风四十年:指在此地修行已有四十个春秋。
- 鼎尝天柱茗:在天柱山品尝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享受。
- 诗硾剡溪笺:在剡溪写诗,剡溪以自然风光著称。
- 冥目应思著:闭上眼睛,思考应该有所领悟。
- 终南北阙前:终南山和北阙均为道教名山,象征追求超脱和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齐己(约 779-837),唐代诗人,擅长写诗和禅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在敬亭山的修行生活,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修行体验。
诗歌鉴赏:
《寄敬亭清越》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个人修行相结合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敬亭山的描绘和对修行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开篇以“敬亭山色古”引入,便渲染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时间在此处凝固。接着提到“庙与寺松连”,描绘了一幅幽静的修行场景,庙宇与松树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诗人提到自己在此地“春风四十年”,不仅仅是在统计岁月,更是在感慨自己在此地的修行之路。同时,提到“鼎尝天柱茗”和“诗硾剡溪笺”,则是表达了他在修行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与享受。最后,诗人以“冥目应思著”结束,带有哲理意味,暗示了修行的最终目标在于内心的领悟与超越。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个人修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领悟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敬亭山色古:描绘了敬亭山的古老风貌,暗示着历史的积淀。
- 庙与寺松连: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结合。
- 住此修行过:表明作者在此地长期的修行生活。
- 春风四十年:感慨岁月的流逝与经历的丰富。
- 鼎尝天柱茗:享受自然与生活的美好,体现出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
- 诗硾剡溪笺: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剡溪的清丽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 冥目应思著:暗示着内心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 终南北阙前: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精神的归宿。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庙与寺松连”,展现了语言的工整与韵律美。
- 意象:敬亭山、庙宇、松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 隐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内心的修行与追求。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敬亭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敬亭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内心的宁静。
- 庙与寺:代表人文与精神的寄托。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天柱茗、剡溪笺: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艺术的热爱。
- 终南山、北阙:象征追求理想与精神上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敬亭山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自然
- B. 诗歌
- C. 生活
-
诗中提到的“春风四十年”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流逝
- B. 年龄
- C. 自然现象
-
“鼎尝天柱茗”中的“鼎”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器物
- B. 一种风景
- C. 一种情感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齐己的诗作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文情怀,但齐己更侧重于修行与内心的探索,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齐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