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黄仲文双清亭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原文展示: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
欲通溪上路,遂辟竹边门。
自昔好宾客,相传到子孙。
会看司命鹤,时到种瓜园。
白话文翻译:
这座亭子旁的新池子非常美丽,而亭子本身则保留着古老的风韵。想要通向溪流的道路,因此我开辟了竹林边的小门。从很久以前就有许多好的宾客,在这里流传到后代子孙。希望能看见神仙般的鹤,时常来到我种瓜的园子。
注释:
- 亭下新池好: 亭子下面的新池子非常美丽。
- 亭中古意存: 亭子保留着古老的风韵和情意。
- 欲通溪上路: 想要通往溪水上游的道路。
- 遂辟竹边门: 于是开辟了竹林边的小门。
- 自昔好宾客: 从以前就有许多好客的人。
- 相传到子孙: 这种传统一直传承到后代子孙。
- 会看司命鹤: 希望能看到掌管命运的神仙鹤。
- 时到种瓜园: 常常来到我种瓜的园子。
典故解析:
“司命鹤”指的是古代神话中负责掌管人命的神仙,通常代表着长寿和吉祥。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长寿,常常与桃花源的意象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太和,号复古,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而著名,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古典文化的追求。诗中描绘的亭子和新池是作者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客人来访的欢喜。
诗歌鉴赏:
《题黄仲文双清亭》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诗。诗人以双清亭为背景,描绘了亭子周围的美丽景色和古老的文化意蕴。开篇通过对“新池”和“古意”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新池的美丽象征着自然的生机,而古意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接着,诗人提到开辟竹边门的想法,体现了对自然的探索和对人际交往的渴望。这里的“宾客”不仅是指朋友,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最后,诗人期待着“司命鹤”时常莅临,浸润于田园生活之中,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亭下的新池子美丽,吸引人们流连。
- 亭子保留了古老的意趣,令人向往。
- 想要通往溪流的道路,因此开辟了小门。
- 这种好客的传统自古流传,历久弥新。
- 期待着神仙鹤的光临,增添生活的乐趣。
-
修辞手法:
- 对仗: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形成了对称的句式。
- 比喻: “司命鹤”比喻理想中的高洁生活。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古文化的敬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
意象分析:
- 亭子: 象征着人文与自然的融合,是诗人思想的寄托。
- 新池: 代表着生命与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竹边门: 象征着开放与友好,展示了诗人对来访者的热情。
- 司命鹤: 代表长寿与吉祥,期盼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司命鹤”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寿
- C. 权力
-
诗人开辟竹边门的原因是什么?
- A. 方便通行
- B. 增加风景
- C. 吸引宾客
-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 A. 忧伤
- B. 享受生活的愉悦
- C.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戴复古的《题黄仲文双清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但戴复古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将禅意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独特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