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元口号呈莫令三首 赵蕃 〔宋代〕
一琖华灯直万钱,谁知下里取薪然。 绮纨照耀舆台体,民得褐衣犹破穿。
白话文翻译:
一盏华丽的灯价值万钱,谁知道是从偏远地方取来的柴火点燃的。 华丽的丝绸照耀着贵族的身体,而百姓只能穿着破旧的粗布衣。
注释:
- 琖:古代的一种灯。
- 华灯:装饰华丽的灯。
- 直:价值。
- 下里:偏远的地方。
- 取薪然:取柴火点燃。
- 绮纨:华丽的丝绸。
- 舆台体:贵族的身体。
- 褐衣:粗布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这首诗是在上元节(元宵节)期间写的,通过对节日繁华与百姓贫困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元宵节期间写的,诗人通过对比节日的繁华与百姓的贫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上元节华灯与百姓生活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诗中“一琖华灯直万钱”与“民得褐衣犹破穿”形成鲜明对比,华灯的奢华与百姓的贫困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琖华灯直万钱”:描绘了上元节华灯的奢华,价值万钱,凸显了节日的繁华。
- “谁知下里取薪然”:暗示了华灯的辉煌背后,是百姓辛勤劳作的结果,但他们的辛勤却鲜为人知。
- “绮纨照耀舆台体”:描绘了贵族身着华丽丝绸的景象,照耀着他们的身体,凸显了贵族的奢华。
- “民得褐衣犹破穿”:与前句形成对比,描绘了百姓穿着破旧粗布衣的贫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华灯与百姓生活的对比,凸显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 象征:华灯象征节日的繁华,百姓的破衣象征贫困和疾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上元节华灯与百姓生活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意象分析:
- 华灯:象征节日的繁华和奢华。
- 破衣:象征百姓的贫困和疾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琖华灯直万钱”中的“琖”指的是什么? A. 灯 B. 酒杯 C. 钱币
- 诗中“民得褐衣犹破穿”表达了什么? A. 百姓的富裕 B. 百姓的贫困 C. 百姓的快乐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百姓疾苦的关怀。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对卖炭翁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艰辛。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赵蕃《上元口号呈莫令三首》: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