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草莫寻游处迹,好花空认折残枝。
啼莺似怨归何速?舞蝶应怜出太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景象,芳草的踪迹难以寻觅,好花也只是认得已折断的残枝。黄莺似乎在怨恨归来的脚步太快,而舞动的蝴蝶则应当怜惜出门太迟。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草:芳香的草,通常指春天的草地。
- 游处迹:游玩的踪迹,指游玩时留下的痕迹。
- 好花:美丽的花朵。
- 折残枝:折断了的残余枝条。
- 啼莺:黄莺的叫声。
- 似怨:似乎在抱怨。
- 归何速:归来的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 舞蝶:飞舞的蝴蝶。
- 应怜:应该怜惜。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啼莺”和“舞蝶”都是春天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生机与美好。而“好花空认折残枝”则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暗示着短暂的春光与流逝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文饶,字子文,号言庵,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常有细腻的情感流露。生平多游历于名山大川,诗作多反映其游历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短暂,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文饶的《春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中“芳草莫寻游处迹”一句,正是对春天游玩时留下的痕迹的感慨,草丛中游玩后已无影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好花空认折残枝”则让人感受到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折断的残枝让人想起曾经的繁华盛景,然而它却是无法再回的。接下来的“啼莺似怨归何速”,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黄莺以情感,似乎在诉说着对归去的怨恨,暗示着对春天的依恋与不舍。最后“舞蝶应怜出太迟”则通过舞动的蝴蝶来表现春光之美,然而却又因出门太迟而错过了与春天的亲密接触。这首诗整体上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短暂而美好的感慨,并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草莫寻游处迹:春天的草地上,游玩的痕迹已经难以寻觅,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好花空认折残枝:美丽的花朵只剩下折断的残枝,表达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 啼莺似怨归何速:黄莺的叫声似乎在埋怨春天归来的速度太快,传达出对春天的依恋。
- 舞蝶应怜出太迟:飞舞的蝴蝶应该感到怜惜,因为出门太晚,错过了春天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黄莺和蝴蝶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生机与短暂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充满了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好花:代表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啼莺:象征着春天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力。
- 舞蝶:象征着轻盈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草莫寻游处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C. 对花的赞美
- D. 对游玩的留恋
-
诗中的“啼莺似怨归何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繁华
- B. 对生活的感悟
- C. 时光的流逝与珍惜
- D.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苏文饶的《春晚》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苏文饶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短暂,而李白则通过月夜的宁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古诗词名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