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
作者: 杨巨源 〔唐代〕
主人得幽石,日觉公堂清。
一片池上色,孤峰云外情。
旧溪红藓在,秋水绿痕生。
何必澄湖彻,移来有令名。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主人得到了这块幽静的石头,使得公堂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幽。一片池塘中的颜色与这块石头相映成趣,孤峰在云外显得格外情趣盎然。旧溪里红色的藓苔仍在,秋水中泛起绿意的痕迹。何必非得将那清澈的湖水移来,这块石头本身就有它的名气。
注释:
- 幽石:指静谧、隐秘的石头。
- 公堂:古代官府或公共场所的大厅。
- 孤峰:独立的山峰,象征高远和孤独的情感。
- 红藓:一种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苔藓,通常在溪边或池塘附近。
- 秋水:秋天的水,通常指清澈且带有秋意的水面。
- 澄湖:清澈的湖泊。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幽石”与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欣赏有着深厚的渊源,常用以表达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巨源,字季明,号白石,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淡泊。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作者在韦少府厅的池边,看到一块幽静的石头,因而引发的灵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池塘景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开头的“主人得幽石”便引出了一个宁静的场景,石头的存在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让整个公堂显得更加清幽。接着,诗人通过池水的颜色和孤峰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幅秋意浓厚的图景。尤其是“旧溪红藓在,秋水绿痕生”一句,既描绘了秋天水色的变化,也传达了时光流转的感觉。诗的最后一句“何必澄湖彻,移来有令名”,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渴望自然的真实和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的典雅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主人得幽石:主人获得了一块幽静的石头。
- 日觉公堂清:在阳光照耀下,公堂显得格外清净。
- 一片池上色:池塘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
- 孤峰云外情:远处的孤峰在云外显得情趣盎然。
- 旧溪红藓在:旧溪边仍有红色的苔藓。
- 秋水绿痕生:秋水中泛起了绿色的痕迹。
- 何必澄湖彻:何必将清澈的湖水搬来。
- 移来有令名:这块石头自身就有它的名气。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与公堂的清幽相结合,表现出宁静的意境。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幽石:象征宁静、隐逸的生活。
- 池水:象征自然的清澈与生命的流动。
- 孤峰:象征高洁与孤独的情感。
- 红藓与绿痕:象征秋天的变化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石”主要代表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名利
C. 清静生活
D. 旧溪 -
“秋水绿痕生”中,“绿痕”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延续
B. 物质的富饶
C. 秋天的凋零
D. 人生的迷茫
答案: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但王维的诗更强调静谧的氛围,而杨巨源则更侧重于色彩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