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19 20:0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雨来时秋节近。不管行人愁与闷。一窗风月我曾怜,万古悲欣君莫问。梦中箫管吹清韵。两样销魂何足恨。当时悔不赋梅花,花已成尘香已烬。
白话文翻译:
秋雨来临,秋天的节气已经接近。无论行人心中有多少愁苦与烦闷,我只在这一扇窗前欣赏风月,万古的悲欢离合你又何必去问呢?梦中那悠扬的箫声依然在耳边回响,然而这两种销魂的情景又能有什么值得恨的呢?我曾经后悔没有写下梅花的诗句,如今梅花已成尘土,香气也已消散殆尽。
注释:
- 秋雨:指秋天的雨,象征着凄凉和愁苦。
- 行人:指外出的人,暗示离别和孤独。
- 风月:意指自然景色和人情雅致。
- 万古悲欣:表示长久以来的悲欢离合,人生的无常。
- 箫管:乐器,代表音乐的优雅与忧伤。
- 销魂:形容心神被深深吸引或伤感。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诗人对其的遗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文胜,生于当代,作为一名现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而著称。
创作背景:
《玉楼春》创作于一个秋雨绵绵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作品折射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在秋季时分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玉楼春》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秋季时的思绪。开篇的“秋雨来时秋节近”直接引入了季节的变迁,这种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愁苦紧密相连,展示了诗人对周遭景物的敏感。接下来的“不管行人愁与闷”则进一步强调了与他人情感的隔膜,诗人似乎在孤独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
“梦中箫管吹清韵”一语,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心中的柔情与忧伤。箫声的清韵在梦中回荡,令他感受到一丝慰藉。然而,结尾的“当时悔不赋梅花,花已成尘香已烬”则是对过往遗憾的追忆与悔恨,诗人对未能记录下的美好感到深深的惋惜。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时间流逝与美好消逝时的无奈与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雨来时秋节近:秋天的细雨降临,预示着秋季的到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不管行人愁与闷:无论行人心中有多少忧愁与烦恼,诗人选择不去关注。
- 一窗风月我曾怜:在这扇窗前,我曾为这风月之美而感动。
- 万古悲欣君莫问:千百年来的悲欢离合,你又何必去打探。
- 梦中箫管吹清韵:梦中那悠扬的箫声依然回响,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回忆。
- 两样销魂何足恨:这两种感情的缠绵又何必去恨呢。
- 当时悔不赋梅花:当时后悔没有写下梅花的诗句。
- 花已成尘香已烬:如今梅花已化为尘土,香气也已消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逝去的美好,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对仗:在“万古悲欣”与“君莫问”形成对照,增强诗句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秋雨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凄凉,暗示情感的沉重。
- 风月:代表自然美景,传递诗人的情感寄托。
- 箫管: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交融,表达内心的柔情。
- 梅花:高洁与坚韧的象征,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秋雨”主要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凄凉
- C. 希望
- D. 活力
-
“梦中箫管吹清韵”中的“箫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情感
- D. 一种饮品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遗憾?
- A. 对人生的无常
- B. 对未能写下梅花的遗憾
- C. 对秋雨的厌倦
- D. 对行人的不关心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地关注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沉重。
- 李清照《如梦令》: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怀念与伤感,情感更为细腻和个人化。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