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镜里萧条短鬓,世间懒散闲人。
布袍竹杖白纶巾。
野鹤孤云身分。
挥麈凉生竹径,閧尊花覆柴门。
高歌一曲醉醺醺。
翻覆世情休问。
白话文翻译:
镜子里映出我短促的鬓发,世间的人都懒散闲适。
我穿着布袍,手持竹杖,头戴白色纶巾。
就像野鹤和孤云一般,独自生活。
在竹径上挥动着毛笔,清风徐来,
酒杯上铺满了花瓣,遮盖住了柴门。
我高歌一曲,醉意朦胧。
对于世俗的情感纷扰,索性不再去问。
注释:
- 镜里萧条短鬓:镜子中映出的是自己短促的鬓发,形容衰老或失落。
- 懒散闲人:指那些生活悠闲、无所事事的人。
- 布袍竹杖白纶巾:形象描绘了作者的装束,代表了隐士的形象。
- 野鹤孤云:比喻高洁孤独的生活状态。
- 挥麈:挥动毛笔,表示书写或绘画的悠然自得。
- 閧尊: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酒杯。
- 花覆柴门:象征着生活的闲适和随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濂(约1500年-约1570年),字仲文,号心斋,明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以其清新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诗歌作品多关注自然、隐逸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西江月 其二 赠隐》创作于高濂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此时社会动荡,士人对政治腐败的失望,纷纷选择隐居,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其二 赠隐》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体现了高濂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首句“镜里萧条短鬓”直接点出作者的状态,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对青春的怀念。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布袍、竹杖和白纶巾构成了一幅典型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诗中的“野鹤孤云身分”更是将隐士的高洁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挥麈凉生竹径”及“花覆柴门”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生活的逍遥态度,似乎在说:在这片竹林中,醉酒高歌,何必去在意世间的纷扰?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高濂对隐逸生活的感悟,也反映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里萧条短鬓:揭示作者的衰老与孤独,暗喻时间的无情。
- 世间懒散闲人:与世俗人群的对比,体现出他的淡泊与超然。
- 布袍竹杖白纶巾:通过衣着和道具反映隐士的生活方式。
- 野鹤孤云身分:通过比喻,强调隐士的高洁与孤独。
- 挥麈凉生竹径:描绘一种舒适的生活状态,表达心灵的自由。
- 閧尊花覆柴门:表现闲适的生活情景,象征着对世俗的超然。
- 高歌一曲醉醺醺:表达内心的欢愉与洒脱。
- 翻覆世情休问:明确表示对世事的无所谓,强调隐逸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野鹤孤云”比喻隐士的生活境界。
- 对仗:如“挥麈凉生竹径,閧尊花覆柴门”,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如“花覆柴门”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安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摒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象征自我反思与时间的流逝。
- 布袍、竹杖:代表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简朴的追求。
- 野鹤、孤云:象征高洁孤独的生活境界。
- 竹径、花:隐喻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镜里萧条短鬓”中的“短鬓”指的是什么? A. 短发
B. 短小的胡须
C. 短暂的时光
答案:A -
“高歌一曲醉醺醺”中“高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A. 悲伤
B. 欢愉
C. 无奈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野鹤孤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忧伤
B. 高洁与孤独
C. 热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高濂《西江月 其二 赠隐》 vs 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陶渊明更强调田园生活的安宁与自然,而高濂则带有更多的对世俗的反思和不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