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琵琶)
作者: 曹勋 〔宋代〕
弦泛龙香细拨,声回花底莺雏。
低眉信手巧工夫。犹带巫烟楚雨。
人占东风秀色,花笼宝髻真珠。
锦条金凤要人扶。只恐乘鸾飞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弹琵琶时的情景,弦音如龙香轻轻拨动,声音在花底回荡,像黄莺的鸣叫。弹琴者低眉沉思,信手拈来,技艺十分精巧,仿佛带着巫师的烟雾和楚地的细雨。人们借着东风的美丽色彩,花朵装饰着她的宝髻和珍珠。锦缎与金凤相映成趣,仿佛需要人来扶持,只怕这美好的情景会乘着神鸟飞去。
注释
- 弦泛:弦音轻轻泛起,形容琵琶音色优美。
- 龙香:形容音色如龙般悠扬,带有香气。
- 莺雏:小黄莺,象征天真和美好的声音。
- 低眉:低头思索,表现出弹奏者的专注。
- 巫烟楚雨:巫术的烟雾与楚地的细雨,暗示神秘和柔美的结合。
- 东风秀色:借东风带来的美丽景色,形容春天的美好。
- 宝髻真珠:形容女子发髻上佩戴的珍珠,象征华贵。
- 锦条金凤:象征美好和华丽,金凤常与富贵、美丽相联系。
- 乘鸾飞去:比喻美好事物的易逝和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婉约著称。他的词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代,正值音乐和艺术繁荣时期,琵琶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深受人们喜爱。诗中展现了弹琵琶的优雅情景,反映了对传统艺术的推崇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西江月(琵琶)》是一首充满音乐感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琵琶音乐的热爱与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弹奏琵琶的优雅场景。首句“弦泛龙香细拨”不仅描绘了琵琶弦音的清脆,更通过“龙香”传达出音色的高贵和独特。接下来“声回花底莺雏”,则将音乐与自然融合,生动地表现出声音在花丛间回荡的美妙。整首词中,“低眉信手巧工夫”表现出弹奏者的从容与专注,恰如其分地传递出一种艺术家的气质。
在意象上,诗中涉及的“巫烟楚雨”一方面暗示了音乐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则象征了情感的细腻与柔美。最后的几句,通过对华丽装饰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美感,同时又隐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短暂美好的珍惜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弦泛龙香细拨:琵琶的弦声轻轻振动,像是带着香气的龙,展现出音色的优雅。
- 声回花底莺雏:琴声在花底回响,像小莺的鸣叫,体现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
- 低眉信手巧工夫:弹奏者低头沉思,随意之间展现出精湛的技艺。
- 犹带巫烟楚雨:音乐中仿佛有巫师的烟雾和楚地的细雨,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人占东风秀色:人们借着东风的美丽景色,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 花笼宝髻真珠:花朵装饰着她的发髻,珍珠点缀其上,象征着华丽与美丽。
- 锦条金凤要人扶:锦缎与金凤相映成趣,仿佛需要人来扶持,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易逝。
- 只恐乘鸾飞去: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忧虑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弦泛龙香”将琵琶音色比作龙,形象而生动。
- 拟人:通过“声回”使声音具有人性,增强了音乐的生动感。
- 对仗:词句对仗工整,如“锦条金凤”,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琵琶音乐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体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着音乐与艺术的美好。
- 龙香:代表高贵、优雅的音色,传递出一种神秘感。
- 莺雏:象征着青春、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巫烟楚雨:暗示神秘与柔情,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真珠与金凤:象征华丽与富贵,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弦泛龙香细拨”中“龙香”指的是什么?
- A. 琵琶的音色
- B. 一种香料
- C. 一种动物
-
诗中的“低眉信手巧工夫”主要表现了弹奏者的什么?
- A. 随意
- B. 专注
- C. 疲惫
-
“只恐乘鸾飞去”表达了对什么的担忧?
- A. 音乐的消失
- B. 时间的流逝
- C. 美好事物的易逝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曹勋的《西江月(琵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以琵琶为主题,两者都表现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西江月》更注重音色的描绘,而《琵琶行》则更强调叙事与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琵琶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