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望日留越上偶成 王炎 〔宋代〕
摆脱轩裳累,此身今自由。 余生能有几,外物已无求。 婺水自堪隐,稽山姑少留。 千岩并万壑,春暖一遨游。
白话文翻译:
摆脱了官职的束缚,我现在自由了。 剩下的生命还有多少,对外界的事物已经没有追求。 婺江边自然可以隐居,稽山暂时停留也不错。 在千岩万壑之间,春暖花开时尽情遨游。
注释:
- 轩裳:指官职,古代官员的服饰。
- 累:束缚,负担。
- 余生:剩下的生命。
- 外物:外界的事物,指功名利禄等。
- 婺水:指婺江,流经浙江金华。
- 稽山:指会稽山,在浙江绍兴。
- 千岩并万壑:形容山峦重叠,峡谷纵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1137-1216),字子安,号梅溪,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此诗可能是在他辞官归隐后所作,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在二月十五日(望日)留在越地(今浙江一带)时偶然写成的。诗中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首句“摆脱轩裳累,此身今自由”直接表达了诗人摆脱官职束缚后的轻松和自由感。接下来的“余生能有几,外物已无求”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生命有限的感慨。后两句“婺水自堪隐,稽山姑少留”和“千岩并万壑,春暖一遨游”则描绘了诗人向往的隐居生活和自然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摆脱轩裳累,此身今自由”:诗人摆脱了官职的束缚,感到身心自由。
- “余生能有几,外物已无求”:诗人感慨生命有限,对外界的事物已经没有追求。
- “婺水自堪隐,稽山姑少留”:诗人认为婺江边自然可以隐居,稽山暂时停留也不错。
- “千岩并万壑,春暖一遨游”:诗人想象在千岩万壑之间,春暖花开时尽情遨游。
修辞手法:
- 比喻:“轩裳累”比喻官职的束缚。
- 对仗:“婺水自堪隐,稽山姑少留”中的“婺水”与“稽山”,“自堪隐”与“姑少留”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人通过摆脱官职的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珍视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同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轩裳:官职的象征。
- 婺水:隐居的理想地点。
- 稽山:暂时停留的地方。
- 千岩并万壑: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轩裳”指的是什么? A. 官职 B. 衣服 C. 车辆 D. 书籍
-
诗人为什么感到自由? A. 因为春天来了 B. 因为摆脱了官职的束缚 C. 因为得到了财富 D. 因为结交了新朋友
-
诗中的“婺水”和“稽山”分别指什么? A. 婺江和会稽山 B. 婺江和黄山 C. 长江和会稽山 D. 长江和黄山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 王炎的《二月望日留越上偶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王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