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言》

时间: 2025-01-19 17:54:16

堂前捉绩子,力作忘朝餐。

鹅黄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

蠢女采桑至煮茧,何暇膏沐梳髻鬟。

缫成蜀锦与楚縠,舞姝缠头不论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堂前捉绩子,力作忘朝餐。
鹅黄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
蠢女采桑至煮茧,何暇膏沐梳髻鬟。
缫成蜀锦与楚縠,舞姝缠头不论束。

白话文翻译:

在堂前捉拿蚕茧时,辛勤劳作忘却了早饭。
鹅黄与雪白的颜色交相辉映,插上茅草的簇高得如山。
愚蠢的女子采摘桑叶到煮茧,哪里还有时间洗漱梳头发呢?
缫制成蜀锦与楚绡,跳舞的美人头上缠绕的丝带不论束缚。

注释:

  • 绩子:即蚕茧,指蚕吐的丝。
  • 鹅黄雪白:形容蚕的颜色,鹅黄表示嫩蚕,雪白则是指成虫的颜色。
  • :指用水将蚕茧的丝抽出来。
  • 蜀锦与楚縠:蜀锦是四川地区的丝绸,楚绡是指楚地的轻薄丝绸。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写蚕桑的劳作,反映了宋代农村妇女的辛劳与生活状态。蚕桑业是古代重要的经济活动,显示出劳动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士族家庭。其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多以抒情、志向与家国情怀为主,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劳动者的深切理解,同时也传达出对女性劳动价值的认同。

诗歌鉴赏:

《禽言》是一首描写农村妇女辛勤劳动的诗作。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蚕桑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在开头,诗人用“捉绩子”引出蚕茧的采摘,强调了劳动的艰苦与忘我。接着通过“鹅黄雪白”的色彩对比,传达出劳动成果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女子忙碌而无暇顾及个人仪容的情景,表现了女性在家庭与劳动中的奉献精神。最终,诗歌以缫制丝绸的华美意象结束,象征着劳动的价值和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蕴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质朴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堂前捉绩子,力作忘朝餐”:开篇写出采摘蚕茧的场景,表现出农家妇女的辛勤与执着。
    • “鹅黄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色彩的对比与茅草的描绘,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 “蠢女采桑至煮茧,何暇膏沐梳髻鬟”:通过“蠢女”的称谓,表现出女性忙碌的状态,突显劳动与个人形象的矛盾。
    • “缫成蜀锦与楚縠,舞姝缠头不论束”:最后用缫制的华丽物品与舞姝的形象,提升了劳动的价值与美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鹅黄与雪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女”形象化,展现出她们的辛勤与无奈。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农村妇女劳动的描绘,传达了对劳动的尊重与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 绩子:象征着劳动与收获。
  • 鹅黄雪白:传达了自然之美与劳动成果的喜悦。
  • 蜀锦与楚縠:象征着劳动的高贵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绩子”指的是什么?

    • A. 蚕茧
    • B. 蚕虫
    • C. 织物
  2. 诗中描述的“鹅黄雪白”指的是什么?

    • A. 颜色对比
    • B. 人的肤色
    • C. 田野的颜色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劳动的艰辛
    • B. 美的追求
    • C. 对女性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A, B, C(均可为主题的一部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写战争后的农村生活与人民的苦难。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劳动与生命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白居易的诗歌都关注劳动者的生活,但陆游更多描绘女性的劳动,而白居易则关注整体社会状况与人情冷暖。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