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 其三》
时间: 2024-09-19 22:09:40意思解释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 其三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矍铄翁徒誇被甲,
玄真子自爱衣蓑。
昏花安得金篦刮,
荒落犹将铁砚磨。
雄思湛深空自好,
郊鸣寒苦几时和。
木鱼差异炎凉者,
不鄙柴门夜夜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对比和反思的景象。诗中的老翁徒自夸耀自己的铠甲,似乎在炫耀武勇;而“玄真子”则自得其乐,身着简朴的蓑衣。昏花的景象如何能刮得了金色的篦子,荒凉的环境里,仍有人在磨铁砚。雄深的思考自会在空中独自欣赏,田野间的寒鸦鸣叫,难道何时才能和谐?木鱼的声音在炎冷中差异分明,柴门下的夜晚,依然有人来往,显得不屑一顾。
注释
- 矍铄:形容老年人精神矍铄,精神饱满。
- 被甲:指铠甲,象征武士的勇武。
- 玄真子:指道教的修道者,强调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
- 金篦:金制的梳子,象征华美和奢侈。
- 铁砚:砚台,常用来磨墨,象征书写和文人生活。
- 郊鸣:指在郊外鸟鸣声,表现自然的宁静。
- 木鱼:佛教中用来敲击的乐器,象征修行和佛教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士元,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哲思和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当下的生活和人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比反映出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和选择。开篇的“矍铄翁徒誇被甲”,既显示了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也暗示了对武力和荣耀的追求。然而,紧接着的“玄真子自爱衣蓑”则引入了另一种生活态度,即道教的宁静和自足。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表现出对哪一种态度的偏好,而是通过对比让读者思考。
后面几句提到的“昏花安得金篦刮”,反映出对奢华生活的质疑,而“荒落犹将铁砚磨”则体现出即使在贫困和落魄中仍然有追求知识和艺术的坚持。这种坚持与“雄思湛深空自好”相呼应,表现出一种高远的理想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木鱼差异炎凉者,不鄙柴门夜夜过”,则通过对木鱼的描绘,暗示了修行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在对比中引发思考,呈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矍铄翁徒誇被甲:老翁自夸铠甲,表现出对物质的自负。
- 玄真子自爱衣蓑:玄真子则以简朴的蓑衣自得其乐,强调内心的安宁。
- 昏花安得金篦刮:昏暗的环境中奢侈品显得无用,反映了生活的困境。
- 荒落犹将铁砚磨: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仍有文人不忘学习。
- 雄思湛深空自好:高远的思想在空中自有其价值。
- 郊鸣寒苦几时和:自然的声音中流露出对和谐的渴望。
- 木鱼差异炎凉者:木鱼声响分明,象征修行与世俗的差异。
- 不鄙柴门夜夜过:不看重贫贱的柴门,表现出对生活的豁达。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矍铄翁与玄真子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 象征:木鱼和柴门等意象,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追求与世俗的冷漠。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物质与精神、世俗与理想的对立,表现出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中的坚持与反思,强调内心的安宁与追求。
意象分析
- 铠甲:象征力量与荣耀,但在诗中显得苍白无力。
- 蓑衣:象征简朴与自然,反映出一种道教的生活哲学。
- 铁砚:象征文化与知识,体现出文人的理想追求。
- 木鱼:象征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矍铄翁自夸什么? A. 被甲
B. 蓑衣 -
诗中“昏花安得金篦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B. 对奢华生活的质疑 -
“木鱼差异炎凉者”中的木鱼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精神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登高》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忧伤,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切。
- 《山居秋暝》则通过宁静的山水意象,反映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中探讨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刘克庄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