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十四吟十首》
时间: 2025-01-17 09:4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戌邕溃卒导蕃夷,闻说衡湘被祸奇。
群盗忍残胜业柏,六丁应护中兴碑。
赭君山木渠何罪,招国殇魂鬼亦悲。
早晚岳云俱汛扫,挽天河水洗疮痍。
白话文翻译:
戌时的湘江溃堤,士兵引导蛮夷入侵,
听说衡阳和湘江遭受了奇特的灾祸。
群盗残忍无情,胜过了昔日的繁荣,
六位天神应当来护卫这中兴的丰碑。
赭君山的树木又有什么罪呢?
招唤着国家殇亡的灵魂,鬼魂也感到悲伤。
早晚岳云都会被雨水冲刷,
挽回天河的水来洗涤这伤痕与创痛。
注释:
- 戌邕:指戌时的湘江;
- 夷:指外族;
- 衡湘:指衡山与湘江地区;
- 柏:指柏树,象征着繁荣的过去;
- 六丁:传说中的六位天神,负责护卫;
- 赭君山:特指一座山,象征自然与历史的悲哀;
- 国殇:指国家的悲痛与亡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字德裕,号天隐,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皇帝的器重。他的诗歌多描写历史、政治和人事,风格沉郁悲凉,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悲剧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沦陷、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与忧虑。
诗歌鉴赏:
《上十四吟十首》中的这一首,深刻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悲痛与愤怒。诗歌开篇便提及“戌邕溃卒”和“蕃夷”,暗示了外族入侵和内乱的双重危机。诗人用“闻说衡湘被祸奇”暗示着战乱带来的不幸和巨大的灾难,给人一种紧迫感和无奈的悲哀。
在描写群盗的“忍残”时,诗人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还通过“胜业柏”的意象,将自然与历史紧密联系,表现出对美好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痛心。接着提到“六丁”,暗示了对神明的呼唤,企盼能有神灵来庇护国家,这种情感更增加了诗的悲壮感。
“赭君山木渠何罪”则是对自然的叹息,诗人感慨即使是自然界的存在也难逃战乱的枉屈,显示了人类历史的悲哀与无奈。最后两句“早晚岳云俱汛扫,挽天河水洗疮痍”则充满了希望,期待着通过自然的力量来洗涤战乱带来的创伤,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重建家园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戌邕溃卒导蕃夷”:描述湘江的溃堤和外族的侵扰,揭示了当时的战乱与混乱。
- “闻说衡湘被祸奇”:通过听闻的方式,表达对他乡遭难的关注与悲痛。
- “群盗忍残胜业柏”:群盗的行为不仅仅是对人财的掠夺,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破坏。
- “六丁应护中兴碑”:寄托了对神明的期待与求助,希望能有力量保护国家的未来。
- “赭君山木渠何罪”:自然的存在没有过错,反而是人类的愚行导致了悲剧。
- “招国殇魂鬼亦悲”:国破家亡,连灵魂也为之悲哀,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 “早晚岳云俱汛扫,挽天河水洗疮痍”:通过对自然的渴望,传达出诗人对未来重建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现象比喻人间的悲剧,加深了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然的反思,展现出对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渴望,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戌邕: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混乱。
- 衡湘:联系到历史的悲剧,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
- 六丁:象征着庇护与希望。
- 赭君山:自然的存在与历史的悔恨交织在一起。
- 岳云和天河:自然元素,象征着洗涤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戌邕”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衡山 B. 湘江 C. 长江 -
“六丁”在诗中代表什么?
A. 战士 B. 神明 C. 盗贼 -
诗中“赭君山木渠何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然的无辜 B. 历史的辉煌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而杜甫则是对家国的直接关怀。两者都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上十四吟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