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晚泊》
时间: 2025-01-01 14:59: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阳晚泊 杨徽之 〔唐代〕
傍桥吟望汉阳城,山遍楼台彻上层。 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 疏钟未彻闻寒漏,斜月初沈见远灯。 夜静邻船问行计,晓帆相与向巴陵。
白话文翻译:
我倚靠在桥边吟咏,远望着汉阳城,山上的楼台层层叠叠,直达云霄。 狗吠声中,竹篱旁的客人正在买酒,白鹤随着青苔覆盖的岸边,僧人在洗衣服。 稀疏的钟声还未完全消散,我听到了寒冷的漏声,斜月渐渐沉下,远处灯火可见。 夜深人静时,邻船上的人询问我的行程计划,天亮时,我们的帆船一同驶向巴陵。
注释:
字词注释:
- 傍桥:靠近桥边。
- 吟望:吟咏并远望。
- 彻上层:直达最高层。
- 沽酒客:买酒的客人。
- 苔岸:长满青苔的岸边。
- 疏钟:稀疏的钟声。
- 寒漏:寒冷的漏声,古代计时器。
- 斜月:斜挂的月亮。
- 沈:沉下。
- 行计:行程计划。
- 晓帆:天亮时的帆船。
- 相与:一同。
- 巴陵:地名,今湖南岳阳。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徽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流传后世。其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汉阳城外晚泊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远方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汉阳城外的晚景,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首联以“傍桥吟望”开篇,诗人倚桥远望,汉阳城的楼台层层叠叠,直达云霄,形象生动。颔联和颈联通过对“犬吠竹篱”、“鹤随苔岸”、“疏钟未彻”、“斜月初沈”等细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尾联则通过“夜静邻船问行计,晓帆相与向巴陵”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旅途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远方的无限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傍桥吟望汉阳城,山遍楼台彻上层。
- 诗人倚靠在桥边,吟咏并远望着汉阳城,山上的楼台层层叠叠,直达云霄。
- 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
- 狗吠声中,竹篱旁的客人正在买酒,白鹤随着青苔覆盖的岸边,僧人在洗衣服。
- 疏钟未彻闻寒漏,斜月初沈见远灯。
- 稀疏的钟声还未完全消散,诗人听到了寒冷的漏声,斜月渐渐沉下,远处灯火可见。
- 夜静邻船问行计,晓帆相与向巴陵。
- 夜深人静时,邻船上的人询问诗人的行程计划,天亮时,诗人的帆船一同驶向巴陵。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鹤随苔岸洗衣僧”,将鹤拟人化,与僧人一同洗衣,增添了诗意。
- 对仗:如“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对汉阳城外晚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远方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桥:连接两岸,象征旅途的起点和终点。
- 楼台:层层叠叠,直达云霄,象征高远和理想。
- 犬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增添了诗意。
- 鹤:象征高洁和超脱。
- 斜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
- 远灯:象征希望和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傍桥吟望汉阳城”中的“傍桥”是什么意思? A. 靠近桥边 B. 离开桥边 C. 在桥上 D. 在桥下
- 诗中“犬吠竹篱沽酒客”中的“沽酒客”是指什么? A. 卖酒的客人 B. 买酒的客人 C. 喝酒的客人 D. 酿酒的客人
- 诗中“斜月初沈见远灯”中的“初沈”是什么意思? A. 初升 B. 初落 C. 初现 D. 初隐
- 诗中“晓帆相与向巴陵”中的“相与”是什么意思? A. 相互 B. 一同 C. 相互帮助 D. 相互竞争
答案:
- A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杨徽之的《汉阳晚泊》与杜甫的《登高》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远方的向往,但杨徽之的诗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杨徽之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