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
时间: 2025-01-19 20:03: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白话文翻译:
为君服务并不容易,而为臣则更为艰难。
忠诚和信任的事情难以显现,因此常常会有疑虑与患难。
周公辅佐成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他倾心辅佐王室,却被二叔散布流言。
我在东国受罚,泪水常常流淌。
皇天震怒,雷声轰鸣,风寒袭人。
拔掉树木,毁坏秋天的庄稼,
天威不可侵犯。
我穿上素服,打开金缸,
感悟其中的缘由。
公旦(周公)事迹已然显著,成王不禁哀叹。
我想要唱完这首曲子,这曲子悲伤而绵长。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别后请不要忘记彼此。
注释:
- 为君既不易:为君服务并不容易。
- 良独难:为臣的道义难以承担。
- 忠信事不显:忠诚和信任的事情难以被看见。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开国功臣。
- 金缢:金缢是指周公辅佐成王的功绩。
- 二叔:指周公的叔叔,暗指对手。
- 待罪:等待惩罚。
- 皇灵:指天命,象征自然的变化与不满。
- 素服:素衣,表示哀悼或失望的状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才华横溢,才情被誉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典雅著称。
- 创作背景:曹植生活在动荡的三国时期,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使他深感孤独和无奈。《怨歌行》反映了他对忠诚与信任的困惑、对政治斗争的无奈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怨歌行》是曹植情感深邃的作品,表现出他对忠诚与信任的深刻思考。诗中以周公和成王的历史典故作为引子,反映了诗人对忠臣遭受误解与磨难的同情。曹植在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是复杂的,他既有对权力游戏的无奈,也有对美好人性的渴望。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层次感使得其在古典诗词中独树一帜。诗中多次提及“泣涕”、“悲”等情感词汇,强化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读来令人动容。最后的“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不仅是对友情的寄托,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尽管经历了困苦,依然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为君既不易:为君效力非常不容易。
- 为臣良独难:而作为臣子则更加困难。
- 忠信事不显:忠诚和信任的行为往往难以显现。
- 乃有见疑患:因此常常会遭到误解和疑虑。
- 周公佐成王:提到历史上的周公辅佐成王。
- 金缢功不刊:周公的功绩流芳百世。
- 推心辅王室:他真心辅佐王室。
- 二叔反流言:却遭到了二叔的流言蜚语。
- 待罪居东国:我在东国受罚。
- 泣涕常流连:常常流泪,心中悲伤。
- 皇灵大动变:自然变化,似乎天意不满。
- 震雷风且寒:雷声轰鸣,风寒刺骨。
- 拔树偃秋稼:象征性的毁坏庄稼。
- 天威不可干:天的威严不可侵犯。
- 素服开金縢:我穿上素衣,打开金缸。
- 感悟求其端:感悟事情的真相。
- 公旦事既显:公旦的事迹已显。
- 成王乃哀叹:成王对此感到悲叹。
- 吾欲竟此曲:我想要结束这段音乐。
- 此曲悲且长:这曲子悲伤而悠长。
- 今日乐相乐:今天我们欢聚一堂。
- 别后莫相忘:离别之后请不要忘记彼此。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为君”和“为臣”的对比,强调忠诚的不易。
- 象征:自然现象(如雷声、风寒)象征着天命和不满。
- 排比:反复使用“泣涕”、“悲”等语,增强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诚与信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在权力斗争中,忠臣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历史典故,诗人反映了自己的处境与情感,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真诚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忠诚与信任:诗中对“忠信”的强调,表现了在权力斗争中被误解的痛苦。
- 历史典故:周公的形象象征着忠诚与贤明,而二叔则是反面的代表。
- 自然现象:如雷声、风寒等,象征着不安与威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怨歌行》的作者是谁?
- A. 曹操
- B. 曹植
- C. 王羲之
- D. 司马迁
-
诗中提到的“周公”是指谁?
- A. 周朝的开国功臣
- B. 一个历史人物
- C. 与成王关系密切的人
-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意指什么?
- A. 友谊的珍贵
- B. 忘记过去
- C. 生活的美好
- D. 以上皆非
-
答案:
- B. 曹植
- D. 以上皆是
- A. 友谊的珍贵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短歌行》:曹操的作品,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惜。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
-
诗词对比:
- 曹植的《怨歌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但前者更侧重于忠诚与信任的主题,而后者则侧重于送别与思念。
参考资料:
- 《魏晋南北朝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曹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