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

时间: 2025-01-01 11:05:27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日狂秦事可嗟,
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
万古潺湲二水斜。

白话文翻译:

过去狂妄的秦朝事务令人叹息,
直接驱赶鸡犬进入桃花源。
直到今天仍不出烟溪口,
万古长流的两条河水斜斜流淌。

注释:

  • 昔日:过去,往昔。
  • 狂秦:指的是秦朝的暴政或狂妄之事。
  • 鸡犬:比喻平民百姓。
  • 桃花:桃花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理想的世外桃源。
  • 烟溪口:指烟雾缭绕的溪流出入口。
  • 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细微而连续。

典故解析: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谐的理想社会,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提及桃花源,表达了对现实纷扰的逃避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达了他对当时政局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桃源》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情感的诗,李白通过对过去秦朝狂妄事务的感慨,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历史的长河中,桃花源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宁静的生活,而李白用“鸡犬入桃花”形象地描绘了平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的后两句,李白以“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描绘了桃花源的持久与永恒,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日狂秦事可嗟:感叹过去秦朝的种种疯狂行为,暗示历史的悲剧。
  • 直驱鸡犬入桃花:通过驱赶平民,突显现实的残酷,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至今不出烟溪口:表明这理想境界仍在,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曾消失。
  • 万古潺湲二水斜:表达自然的永恒流淌,与人类的追求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不变的理想状态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源比作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水流的声音被形象化,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过去暴政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李白心中对宁静、和谐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好、宁静的理想生活。
  • 鸡犬:代表普通百姓,暗示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 烟溪:象征着理想境界与现实之间的隔阂。
  • 二水: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花源”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生活
    • B. 战争
    • C. 贫穷
  2. “鸡犬”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富贵
    • B. 普通百姓
    • C. 动物
  3. 诗人通过“烟溪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现实的逃避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诗句更具豪情与个性,而陶渊明则更平和细腻。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