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时间: 2025-01-19 14:42:59

朝涉白水源,暂与人俗疏。

岛屿佳境色,江天涵清虚。

目送去海云,心闲游川鱼。

长歌尽落日,乘月归田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涉白水源,暂与人俗疏。
岛屿佳境色,江天涵清虚。
目送去海云,心闲游川鱼。
长歌尽落日,乘月归田庐。

白话文翻译:

早晨我踏上白水的源头,暂时与世俗的人事疏离。
岛屿的风景如诗如画,江面和天空都笼罩在一片清幽之中。
我目送着云彩向海面飘去,心中悠闲如同在水中游动的鱼儿。
长歌一曲直到落日西沉,乘着明月归回我的田园小庐。

注释:

  • 朝涉:早晨涉水,指清晨时候走过水源。
  • 白水源:指白水的源头,象征清澈的水源。
  • 俗疏:与世俗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表示对世俗的超脱。
  • 佳境:美好的风景或境界。
  • 江天涵清虚:江面和天空都显得清澈而虚空,意指宁静的氛围。
  • 游川鱼:水中游动的鱼,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明显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长歌”与“月归”可以理解为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701年,卒于762年,以豪放的个性和高超的诗才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风光、人生哲理及对自由的追求,风格奔放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彼时社会繁荣,李白因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常常游历于名山大川之间,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踏上白水源头的情景,表现出他与世俗生活的暂时疏离。诗中的“岛屿佳境色,江天涵清虚”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清幽的气氛。接着,诗人目送云朵飘向海洋,心中如同水中游鱼般自在,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最后,随着长歌的结束,落日的余晖洒在大地上,诗人乘着明月回归田园,象征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纷扰的超然态度,充满了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涉白水源: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纯净,诗人的心灵也随之清澈。
  2. 暂与人俗疏:表达了诗人暂时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3. 岛屿佳境色:展现了自然美景,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4. 江天涵清虚:流露出一种空灵的美,江与天的结合让人感到宽广与自由。
  5. 目送去海云: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6. 心闲游川鱼:内心的悠闲与自在,与水中的鱼儿相互呼应。
  7. 长歌尽落日:通过歌唱与自然的结合,表现时间的流逝。
  8. 乘月归田庐:象征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游川鱼”,表现内心的自由。
  • 对仗:如“朝涉白水源,暂与人俗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 白水源:象征纯洁与清新,代表诗人内心的向往。
  • 岛屿:象征宁静与美好,体现了自然的魅力。
  • 海云:代表远方的梦想与追求。
  • :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水源”指的是哪里?

    • A. 河流的源头
    • B. 大海的入口
    • C. 一片湖泊
    • D. 山间的泉水
  2. 诗人“目送去海云”表达了什么?

    • A. 对海洋的向往
    • B. 对天空的思考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昔日的怀念
  3. 诗中的“长歌尽落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歌唱的热爱
    • C. 对夕阳的感慨
    • D.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王维的山水诗作都有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显豪放,王维则更显细腻。李白侧重于表现个人的自由与超脱,而王维则在意境上更为平和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