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时间: 2025-01-04 07:2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作者:李白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黄鹤楼与友别离,岁月如梭,已经是淮海的秋天。
落叶纷纷,随风飘散,各自流向洞庭湖。
中年后再也没有见到你,我在吴越游荡。
我在何处思念你?天台的月光照耀着绿萝。
会稽的风月真好,却又绕着剡溪回旋。
云山从海上升起,人物如镜中映现。
我曾去过浙江北方,十年醉倒在楚台。
荆门倒映着宋朝的影子,梁苑却倾斜如邹枚。
我苦笑自己夸张,知音又在何处呢?
大盗割断鸿沟,仿佛风扫落叶一般。
我并非济世之才,暂且隐居于屏风叠。
午夜望天思念,心里想着你。
明天我将拂衣而去,永远与海鸥为伴。
注释
- 黄鹤楼:位于武汉,历史悠久,是古代文人常游览的胜地。
- 淮海:指淮河和海河一带,代表着秋天的季节。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以湖泊和风景著称。
- 吴越:指中国东南部的地区,因其山水秀丽而闻名。
- 天台:天台山,古代名山之一,因其美景和宗教名气而著称。
- 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以风月秀美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广泛,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风格豪放飘逸,极富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白晚年,他在庐山隐居,心中思念好友王判官。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反映出他对人生与时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的往昔,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友谊的珍视。开篇提到的“黄鹤楼”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代表着李白与友人曾经的美好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孤独,尤其是“中年不相见”的感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中频繁使用自然景象,如“落叶”、“天台绿萝月”等,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李白以精妙的比喻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孤寂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中“五十岁时,十年醉楚台”更是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虽然他在饮酒作乐,但内心却依旧怀念与友人的纯真时光。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精神和对友情的热爱,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别黄鹤楼:回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
- 蹉跎淮海秋:感慨时光流逝,已是秋天。
- 俱飘零落叶:描绘落叶的景象,象征人生的无常。
- 各散洞庭流:友人各自漂泊,难以相见。
- 中年不相见:中年的孤独与遗憾。
- 蹭蹬游吴越:游历之间的愁苦。
- 何处我思君?:对友人的思念。
- 天台绿萝月:月色之美,引发思绪。
- 会稽风月好:会稽的美丽风景。
- 却绕剡溪回:引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人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山海上出”,将人比作镜中人,寓意深远。
- 拟人:将落叶与人相提并论,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和韵律,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李白豪放而又细腻的个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鹤楼:象征别离与思念。
- 落叶:暗示人生的无常。
- 天台月:代表美好与思绪。
- 云山:象征远方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黄鹤楼”位于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武汉
- C. 南京
- D. 西安
-
诗中提到的“天台”指的是哪种意象?
- A. 一种植物
- B. 一座山
- C. 一条河
- D. 一座楼
-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离别
- C. 喜悦
- D. 忧伤
答案
- B. 武汉
- B. 一座山
- B.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的另一首经典之作,表达孤独与对酒的热爱。
- 《庐山谣》:同样描绘庐山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写自然风光,但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色。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情感与李白的自由洒脱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