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范山人归泰山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白话文翻译
鲁国的客人抱着白鹤,告别我去往泰山。
刚出发时如同一片浮云,隐没在青翠的山崖之间。
高高的天门就在眼前,太阳的观景台近在咫尺。
云山的美景无法与之相比,这次出行何时才能归来?
注释
- 鲁客:指鲁国的客人,这里是对范山人的称呼。
- 白鹤:象征着高洁和自由的鸟类,常与隐士文化相关。
- 泰山:五岳之首,象征着雄伟、崇高。
- 天门:指泰山上的天门,寓意高远的境界。
- 日观:指观日出日落的地方,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白与友人范山人分别之际,范山人去往泰山,李白为其送行,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重聚的期盼。
诗歌鉴赏
《送范山人归泰山》是一首描写友人离别的送行诗,展现了李白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崇敬。诗的开头以“鲁客抱白鹤”引入,既展现了友人的身份,也赋予了其高洁的象征,似乎预示着友人将要踏上追求理想的旅程。接下来两句描绘了友人初行时的状态,仿佛轻盈如云,隐没在青山之间,诗人用“片云”来形容友人出发时的轻松与自由,体现了对友人追求自由生活的祝福。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更为宏伟的自然景观。通过“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的描写,展现了泰山的壮丽与崇高,仿佛在鼓励友人勇攀高峰,追求更高的理想。当诗人感叹“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时,既流露出对友人未来的期待,也带有一种无奈与惆怅,仿佛在感叹人生的短暂与分离的痛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山川壮美的描绘,又有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思念,展现了李白的豪情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鲁客抱白鹤:以“鲁客”指范山人,白鹤象征高洁。
- 别余往泰山:表达离别之情,去往崇高之地。
- 初行若片云:初出发时的轻松与自在,似浮云般无拘无束。
- 杳在青崖间:隐没在青山之中,象征着远行和孤独。
- 高高至天门:描绘泰山的巍峨,象征理想境界的可攀登。
- 日观近可攀:鼓励友人追求更高目标,向往光明的未来。
- 云山望不及:感叹自然的壮丽与友人前行的渺小。
- 此去何时还:对未来重聚的期盼与不确定的忧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出行比作片云,形象生动。
- 对仗:如“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离别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体现了李白的豪放与深情。
意象分析
- 白鹤:象征高洁、自由的志向,与隐士文化密切相关。
- 泰山:象征崇高、坚定的理想与信念。
- 云山: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反映了人对壮丽山河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鲁客”指的是谁?
- A. 李白
- B. 范山人
- C. 泰山的守护神
-
诗中提到的“白鹤”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与自由
- C. 卑贱与卑微
-
“此去何时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无奈
- C. 激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与王维《送别》:
- 两首诗均表现了送别的主题,但李白的诗强调自然与理想,王维则更多地着眼于人情与离愁。李白的豪放与王维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