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鱼蛇市小寺》
时间: 2024-09-19 21:14: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鱼蛇市小寺
——陆游
六月苦多雨,肩舆走江村。
过市居人集,陟险兵子喧。
日昳休野寺,汛扫开北轩。
雾气如苍虯,夭矫出洞门。
溪清见白石,纠结菖蒲根。
游鱼去甚健,投饵弃不吞。
嗟予独何为,贪禄忘故园。
驰驱不自恤,面有风沙痕。
俯仰二十年,竟孤明主恩。
寄谢众君子,努力苏元元。
白话文翻译
六月的雨水纷纷而至,我乘着轿子走过江边的小村庄。经过集市,居民们聚集在一起,热闹非凡,士兵们高声喧闹。我在野外的寺庙中短暂休息,雨水冲刷了北边的窗户,雾气如同苍龙般缠绕,翩翩而出洞门。小溪清澈见底,白色的石头若隐若现,菖蒲的根纠缠在一起。游鱼游得非常健壮,我投下饵料,它们却不来吞食。我不禁感慨,我为何要如此,贪图功名而忘却故乡?我疾驰而行,却没有顾及自己,脸上满是风沙的痕迹。回首二十年,竟然孤单无依,只能依靠明主的恩惠。最后我寄托我的感谢于众多君子,希望他们努力复兴国家。
注释
- 肩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类似轿子,由人抬。
- 陟险:形容经过险阻的地方。
- 日昳:日落之意,表示天色暗淡。
- 汛扫:指水流冲刷,清理。
- 苍虯:苍色的龙,这里形容雾气缠绕。
- 游鱼:指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
- 贪禄:追求功名利禄。
- 明主:指贤明的统治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怀。他的诗风豪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经历了南宋的动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和国家的思念。诗中表达了他对功名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鱼蛇市小寺》展现了陆游在旅途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六月苦多雨”引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潮湿而又生机勃勃的江村景象,展现了南方雨季的特征。接着,诗人通过对集市与寺庙的描绘,反映出人间的喧嚣与内心的孤独。尤其是“游鱼去甚健,投饵弃不吞”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在追求功名利禄中所遭遇的挫折与困惑。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陆游在繁华与寂寞之间,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孤独。最后一联“俯仰二十年,竟孤明主恩”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体现了对明主恩惠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月苦多雨:描绘了一个潮湿的季节,暗示着环境的艰苦。
- 肩舆走江村:通过交通方式的描写,体现出诗人身处江村的状态。
- 过市居人集:表现了人们的热闹与喧哗,形成了与后文寺庙的宁静对比。
- 日昳休野寺:表现了诗人暂时的休息与对自然的观察。
- 雾气如苍虯: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雾气的缠绕。
- 游鱼去甚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 贪禄忘故园:诗人反思自己的追求,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俯仰二十年:感慨岁月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雾气如苍虯”,将雾气比作苍龙,形象生动。
- 对仗:如“驰驱不自恤,面有风沙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游鱼的描写中赋予了生命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在追求功名利禄过程中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明主恩惠的感慨,反映了陆游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集市:人间的喧闹,代表世俗的繁华。
- 寺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游鱼:代表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肩舆”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交通工具
- B. 一种食物
- C. 一种植物
-
“游鱼去甚健,投饵弃不吞”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功名的追求
- C.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俯仰二十年,竟孤明主恩”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谁?
- A. 陆游的朋友
- B. 陆游的家乡
- C. 明智的统治者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陆游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而杜甫则更关注于个人的艰辛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