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府亭》
时间: 2025-01-04 10:18: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恩别启馆娃宫,还拜吴王向此中。
九牧土田周制在,两藩茅社汉仪同。
春生旧苑芳洲雨,香入高台小径风。
更有宠光人未见,问安调膳尽三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在临别之际向吴王致敬,表达了对新恩的感激。诗中提到的“九牧土田”指的是周朝的治理制度,而“两藩茅社”则象征着汉朝的礼仪。春雨滋润了老旧的园子,花香飘散在高台的小路上。最后,诗人感叹还有未曾见过的宠爱,询问三公的安危,隐含对权势和人情的思考。
注释:
- 新恩:指新获得的恩宠。
- 馆娃宫:古代的宫殿,是女子居住的地方。
- 吴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
- 九牧:周朝的地方官制度,管理土地和人民。
- 两藩茅社:指汉朝的两位藩王及其管理的地方。
- 汉仪:汉朝的礼仪制度。
- 芳洲:指花香盛开的地方。
- 高台小径:高处的小路,象征着高贵与优雅。
- 宠光:宠爱和光辉。
- 三公:古代对高官的称呼,指三位重要的大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甫,号逸少,是唐代末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以抒情见长,关注社会时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钱塘府亭》作于唐代,诗人游览钱塘江附近的亭台楼阁,感受到周围的自然美和历史的沧桑,产生了对过往的思考和对新生活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权力、恩宠与人际关系的深思。开头两句表现了对吴王的敬仰和对新恩的感激,隐含着对权力的渴望和依赖。接下来的“九牧土田”和“两藩茅社”使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春生旧苑芳洲雨,香入高台小径风”则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后的生机盎然,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细腻情感。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诗人提到的“宠光人未见”暗示着自己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孤独感,而“问安调膳尽三公”则又将其与权力的关系拉得更近,隐含着对社会阶层与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恩别启馆娃宫:离别时对新获得恩宠的感慨。
- 还拜吴王向此中:向吴王致敬,表达对权力的敬仰。
- 九牧土田周制在:历史的回顾,暗示治理的智慧。
- 两藩茅社汉仪同:汉朝的礼仪与地方治理的对比。
- 春生旧苑芳洲雨:春雨带来的生机,象征新生。
- 香入高台小径风:花香与小路,暗示诗人高洁的情操。
- 更有宠光人未见:对未曾获得的宠爱感到遗憾。
- 问安调膳尽三公:对权贵的关心,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九牧土田”与“两藩茅社”,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意象:春雨、芳洲、高台等意象的使用,构建出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权力、恩宠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中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人情冷暖和社会变迁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芳洲:代表美好、宁静的生活。
- 高台:象征着高尚的追求与理想。
- 宠光:暗示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王”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王?
- A) 春秋时期
- B) 汉朝
- C) 唐朝
- D) 宋朝
-
“九牧土田”指的是哪一朝代的治理制度?
- A) 汉
- B) 唐
- C) 周
- D) 宋
-
诗中提到的“三公”是指什么?
- A) 三个公园
- B) 三位重要的大臣
- C) 三个王国
- D) 三个国家
答案:
- A) 春秋时期
- C) 周
- B) 三位重要的大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南春》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罗隐的诗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与权力的思考,而李白的诗则更偏向于历史的追忆与个人的情感宣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人诗选》
- 《罗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