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玉罗纹下碧霄,
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
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
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
一片飞来纸上销。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玉色罗纹映衬着碧蓝的天空,
关上门在家里的小巷子中落雪特别丰盈。
巢居的人只怕高大的树枝折断,
而旅居他乡的人愁苦地听说回家的路遥远。
刮风的寒冬把野菜冻得厚重,
扫落的松叶在庭院中堆积着像酥油般的白雪。
在寒冷的窗前,我一边呵气暖手,一边寻觅诗句,
一片雪花轻轻飘落在纸上,随即融化消失了。
注释:
- 细玉罗纹:形容雪花细腻美丽,像玉一样的纹路。
- 杜门:关上门,指不出门的状态。
- 巢居:指在家中生活。
- 高柯:高大的树木。
- 旅客:在外旅行的人。
- 愁闻:忧心听闻。
- 撅冻:刮风的寒冷天气。
- 和粉重:指雪厚重如粉。
- 松叶带酥烧:松树的叶子在雪中显得松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梦阮,号星洲,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他以山水田园诗和咏雪诗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雪》写于唐代,正值北方冬季,雪的景象常常引发诗人的思考与感慨。罗隐在这首诗中既描绘了雪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在冬季寒冷中对温暖与归属的渴望。
诗歌鉴赏:
罗隐的《雪》是一首描写冬日雪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花酥软的质感与冬日的清冷气息,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冬季画面。诗的开头“细玉罗纹下碧霄”将雪花的细腻与天空的辽阔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着,诗人写到“杜门颜巷落偏饶”,这里的“杜门”隐喻着闭门不出,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描写雪的同时,罗隐也反映了人们在寒冬中的孤独与忧愁。“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这两句既表达了身处高处的担忧,也道出了旅人的无奈与愁苦,显示出冬季雪天对人的生活影响。最后两句提到“寒窗呵笔寻诗句”,表现出诗人在雪中创作的情景,雪花轻轻飘落在纸上,似乎象征着灵感的流逝与珍惜。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雪景的诗意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玉罗纹下碧霄:描绘了雪花的细腻与苍穹的广阔,展现雪中的美丽景象。
- 杜门颜巷落偏饶:表达了在这种雪天中,闭门不出的隐逸生活,突出宁静。
- 巢居只恐高柯折:隐含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居所安全的担忧。
- 旅客愁闻去路遥:表明了对于归家的渴望以及在外漂泊的孤独感。
- 撅冻野蔬和粉重:描绘了冬天的寒冷与大自然的无情。
- 扫庭松叶带酥烧:松叶与雪的结合,展现冬日的温暖与美好。
- 寒窗呵笔寻诗句:表达诗人创作时的情景,蕴含思考与创作的热情。
- 一片飞来纸上销:象征着灵感的瞬间与诗句的不易捕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细玉罗纹”比喻雪花的美丽。
- 对仗:如“巢居”与“旅客”的对比,展现两种生活状态。
- 拟人:将雪的轻盈与飞舞赋予生命,增加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冬天雪景的细腻描绘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真谛的思考。通过对雪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孤独与宁静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与生活中的思索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纯洁与宁静,也隐含着孤独与思考。
- 松叶:代表着坚韧与生命力。
- 寒窗: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创作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雪花的美丽? a) 旅客愁闻去路遥
b) 细玉罗纹下碧霄
c) 撅冻野蔬和粉重 -
诗中提到的“杜门”意指? a) 出门旅行
b) 关上门不出
c) 在外游玩 -
诗中“高柯”所指的是? a) 高大的树木
b) 高山
c) 河流
答案:
- b) 细玉罗纹下碧霄
- b) 关上门不出
- a) 高大的树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
- 《雪梅》 by 冯延巳
诗词对比:
- 罗隐的《雪》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均描绘了冬季的自然景象,但罗隐更注重雪的细腻与内心感受,而王安石则通过梅花展现坚韧与美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罗隐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