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采石舟中》
时间: 2025-01-04 10:5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采石舟中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若忆开平,惊涛里石崖飞上。恨,长江中断,天门相向。
形势依然龙虎在,英雄已绝楼船望。教祠宫日夕起悲风,松楸响。
临牛渚,停兰桨。月未起,潮先长。
但通宵慷慨。谁闻高唱。蛮子军从南岸戌,名王马向中洲养。
任几群边雁不能栖,芦花港。
白话文翻译:
如果想起开平的壮丽景象,激荡的波涛中石崖高耸。心中感到遗憾,长江已经中断,天门遥相对望。
山河依旧气势如龙虎,英雄已经绝迹,楼船的遥望令人惆怅。祠堂和宫殿日夜传来悲风,松树和楸树也在低吟。
在牛渚之畔,停下了兰舟的桨。月亮还未升起,潮水却已开始涨。
整夜高歌豪情,谁来聆听这高亢的歌声。蛮子的军队从南岸驻守,名王马向中洲养兵。
即使几群边雁无法栖息,也只能在芦花港边徘徊。
注释:
字词注释:
- 开平:指的是长江开平一带,地理名词。
- 天门:指长江中的天门山,具有地理和象征意义。
- 龙虎:指的是山川的壮丽形势,象征着英雄气概。
- 牛渚:为长江上的一个著名景点,具有历史与文化背景。
- 蛮子军: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带有历史背景。
典故解析:
- 该诗中提到的“长江中断”可引申为对国家分裂的感慨,“英雄已绝”则暗示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8年-1647年),明代诗人、散文家,生于山西,其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风豪放,常以山水抒怀,展现出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满江红 采石舟中》写于明代末年,正值国家动荡、民族危机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江河山川,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满江红 采石舟中》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壮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诗中以“开平”的自然景象引入,接着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起初的壮丽景象与随后的遗憾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牛渚、月未起、潮先长的意象,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在结尾处提到的“蛮子军”和“名王马”则暗示了当时的动荡局势,诗人虽高歌豪情,却无奈于时局的无常。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反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若忆开平,惊涛里石崖飞上。:开平之地的壮丽景象,激荡的波涛中石崖高耸,象征着伟岸的山河。
- 恨,长江中断,天门相向。:表达对国家分裂的遗憾,天门山象征着长江的壮美与悲凉。
- 形势依然龙虎在,英雄已绝楼船望。:山河依旧壮丽,英雄人物却已经不再,表达对英雄的怀念。
- 教祠宫日夕起悲风,松楸响。:祠堂和宫殿中的悲风声,暗示历史的悲壮与苍凉。
- 临牛渚,停兰桨。:在牛渚之畔停下了船桨,暗示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惆怅。
- 月未起,潮先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潮水涨起,象征着历史的无情。
- 但通宵慷慨。谁闻高唱。:整夜高歌,豪情满怀,却无人倾听,表现出孤独感。
- 蛮子军从南岸戌,名王马向中洲养。:提及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暗示当时的动荡局面。
- 任几群边雁不能栖,芦花港。:边雁无法栖息,象征着无处归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川比作龙虎,表现出壮丽的气势。
- 拟人:松楸发出的声音,仿佛在诉说历史的悲凉。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历史的思考,展现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开平:象征着壮丽的自然与历史的辉煌。
- 长江:不仅是地理名词,更是代表中华民族的象征。
- 牛渚:象征着历史的记忆与诗人的思考之地。
- 蛮子军:暗示历史的动荡与外敌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江中断”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国家分裂
- C. 人际关系破裂
-
“蛮子军”指的是哪一方的军队?
- A. 北方军队
- B. 南方少数民族
- C. 外国势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岳飞的同名词作,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对敌人的仇恨。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词作,展现了豪放的个性与对家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岳飞《满江红·写怀》与屈大均的《满江红 采石舟中》均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忧虑,但岳飞更强调个人的奋斗与忠诚,而屈大均则侧重于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明清文学研究》:研究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与背景。
- 《中国古代诗词选》:选取经典古诗词,提供注释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