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一 咏怀,和前韵》
时间: 2025-01-19 20:47: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一 咏怀
作者: 黄永 〔清代〕
欲写我心,乌皮几墨涛初涨。
横眼看桑田沧海,古今无恙。
有恨不妨埋地底,无愁可寄还天上。
且曲成数子和而歌,矜相饷。
秦楚战,游丝漾。
迁固笔,寒蛩唱。
任春风秋雨,乾施坤酿。
月出吴刚空抱斧,日斜夸父须投杖。
觉娲皇炼石补天来,无完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抒发内心情感的愿望。随着墨水的流淌,诗人的情绪逐渐涌动。在古今的对比中,他看到桑田变成沧海,历史的变迁让人感慨。尽管心中有怨恨,也不妨将其埋藏心底;无忧虑的情感可以寄托在天空之上。他想要和大家一起唱歌,分享内心的感受。
秦楚之战宛如游丝般轻柔,随着笔触游走,寒蝉的鸣唱在耳畔回荡。无论春风秋雨,天地的变化都在酝酿着新的事物。月亮升起,吴刚空手抱着斧头;太阳西斜,夸父只能无奈地投下手杖。最后,诗人提到女娲补天的神话,感叹世间没有完美的状态。
注释
- 乌皮:黑色的皮革,借指墨水。
- 桑田沧海:比喻由古到今的变迁,桑田指土地,沧海指大海。
- 有恨不妨埋地底:有怨恨也可以埋藏在心底。
- 无愁可寄还天上:没有忧愁的情感可以寄托于高空。
- 游丝漾:形容如丝般轻柔的状态。
- 寒蛩:秋天的蝉,象征孤寂。
- 吴刚:传说中砍伐桂树的神仙。
- 夸父:追逐太阳的神话人物,象征对理想的追求。
- 娲皇:女娲,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补天的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永,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观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永的晚期,正值清代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诗歌反映内心的挣扎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感触而引人入胜。诗人在开篇就以“欲写我心”引出主旨,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欲望。接下来的“横眼看桑田沧海”则是一个强烈的视觉对比,历史的变迁让诗人感慨,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过去的追忆。
诗中多次提到的情感(如怨恨、无愁)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表现出一种既渴望抒发又难以言表的情感状态。对于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于个人情感的探索,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浓厚的哲理色彩。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也极为丰富,吴刚和夸父的传说不仅是对神话的引入,更是对人类理想与追求的隐喻。月亮和太阳的意象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类梦想的不断追求。最后以“无完状”收尾,表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接受与理解,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写我心:表达了想要抒发内心的渴望。
- 乌皮几墨涛初涨:用墨水比喻情感的涌动。
- 横眼看桑田沧海:历史变迁的感慨。
- 有恨不妨埋地底:对怨恨的态度。
- 无愁可寄还天上:无忧的情感可以寄托于高空。
- 且曲成数子和而歌:希望与他人一起歌唱。
- 秦楚战,游丝漾:历史的轻柔流动感。
- 迁固笔,寒蛩唱:笔触游走,象征孤寂的鸣唱。
- 任春风秋雨,乾施坤酿: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情感的交织。
- 月出吴刚空抱斧,日斜夸父须投杖:神话中的追求与无奈。
- 觉娲皇炼石补天来,无完状:对完美的感叹与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墨涛”比喻情感的流动。
- 对仗:如“春风秋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吴刚与夸父象征着人类追求理想的执着。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刚:象征对理想的追求。
- 夸父:象征对时间和理想的追逐。
- 月、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 寒蛩:象征孤独与思考。
这些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类对理想、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刚”是指哪个神话人物?
A. 追逐太阳的夸父
B. 砍伐桂树的神仙
C. 拜月的神仙 -
“有恨不妨埋地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怨恨的什么态度?
A. 公开表达
B. 深藏不露
C. 忘记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哲理与历史感慨
C. 爱情故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相比,黄永的诗更侧重于历史与情感的交融,而辛弃疾则更多描绘个人豪情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 苏轼的《江城子》则更关注个人经历与情感抒发,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诗文》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