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寄水北山人徐宗周》
时间: 2025-01-01 15:37: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寄水北山人徐宗周
作者: 刘炳 〔明代〕
水北幽居,抱柴门一溪寒玉。
山万叠青林当户,白云连谷。
乳燕落红春又晚,柴桑三径多松菊。
喜新晴布谷又催耕,秧分绿。
床头酒,何时熟。
谋诸妇,明朝漉。
谩黄鸡炊黍,共邀邻曲。
旧梦风云销侠气,繁华看破知荣辱。
系扁舟钓罢晚归来,书还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水北的幽静居所,门前有一溪清泉如寒玉般清澈;高山重叠,青林环绕,白云飘浮于山谷之间。春天已晚,燕子落在花瓣上,柴桑的三条小径上开满了松菊。新晴的天气里,布谷鸟叫声催促着农人耕作,秧苗分成一片片绿色。床头的酒,不知何时能酿熟;和几个妻子商量着,明天再来过滤。听着黄鸡在煮黍米,邀请邻居们一同来唱歌。往日的风云已消散,侠气不再,繁华一切看破,知道了荣辱。系好小船,钓鱼归来,回到家中继续读书。
注释
- 水北幽居:指作者在水北的隐居生活。
- 抱柴门:形容门前的柴门,显示出简朴的生活。
- 寒玉:形容溪水清澈如玉。
- 乳燕:指春天时刚孵化的小燕子。
- 柴桑:指柴桑村,可能是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 黄鸡炊黍:形容乡间生活的宁静与温馨。
- 侠气:指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 繁华看破:经历过繁华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炳(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因其隐居生活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风光,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在那个时代,士人多追求仕途,刘炳则选择了远离喧嚣的生活,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以“水北幽居”开篇,便以清新的意象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和谐静谧的自然环境。接着,山林、白云、春燕等元素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水北的春日风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氛围。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出对乡间生活的珍视,“床头酒,何时熟”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此外,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到“旧梦风云销侠气,繁华看破知荣辱”,反映了诗人经过世事的洗礼后,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最后一句“书还读”点出诗人虽隐居乡野,仍不忘对知识的追求,呈现出一种既务实又理想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北幽居,抱柴门一溪寒玉”:描述作者隐居的环境,水清如玉,显得幽静。
- “山万叠青林当户,白云连谷”:高山环绕,白云浮动,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 “乳燕落红春又晚”:春天已晚,小燕子落在花瓣上,渲染出春意的迟缓。
- “柴桑三径多松菊”:描绘小径边的松菊,表现乡村的生机。
- “喜新晴布谷又催耕”:雨后初晴,布谷鸟叫声催促农人耕作。
- “床头酒,何时熟”:表达了对美酒的期待,隐喻对生活的享受。
- “谋诸妇,明朝漉”:和邻里妇女商量明天一起做事,体现乡村的和谐。
- “谩黄鸡炊黍,共邀邻曲”:乡间的温馨与人情味。
- “旧梦风云销侠气”:昔日的豪情壮志已被现实磨灭。
- “繁华看破知荣辱”:经历后,明白了荣华的虚无。
- “系扁舟钓罢晚归来,书还读”:归来后继续读书,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比作“寒玉”,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如“山万叠青林当户,白云连谷”。
- 拟人:如“布谷又催耕”,赋予鸟类以人类的行为。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追求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宁静与纯洁。
- 山:象征坚定与高远。
- 燕子:象征春天与希望。
- 松菊:象征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 书:象征知识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北幽居”中的“幽居”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 A. 热闹喧嚣的生活
- B. 隐秘安静的生活
- C. 奢华享乐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床头酒”象征着什么?
- A. 享受生活的简单
- B. 忙碌的工作
- C. 高贵的品味
-
“旧梦风云销侠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世俗的失望
-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杜甫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与《满江红》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人文关怀与历史感,而刘炳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田园的恬淡。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炳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