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清远峡峡山寺二首
原文展示:
只道真阳天下稀,不知清远亦幽奇。
攀崖下照龙湫水,细咏东坡老子诗。
白话文翻译:
人们都以为直射的阳光是稀罕的,其实清远的山水也同样奇幽。
我在崖边俯瞰龙湫的水流,细细吟咏起东坡的老子诗篇。
注释:
- 真阳:指明亮的阳光。
- 清远:形容山水清幽且遥远。
- 龙湫:指的是龙湫水,可能是山中的一处景点。
- 东坡:指著名的诗人苏轼,因其号为东坡居士而得名。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其思想影响深远。
典故解析:
- 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广泛流传,尤其以豪放、洒脱著称。
- 龙湫:常见于古代诗歌中,象征着险峻美丽的自然风光,是诗人抒发情感与自然相结合的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独特,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常常通过简练的词句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游览清远峡峡山寺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诗人苏轼作品的钦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真阳”与“清远”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独特见解。作者认为,仅仅是阳光的明亮并不算珍贵,清远的山水同样能够给人带来惊艳和神秘的美感,这种观点引人深思。通过“攀崖下照龙湫水”的描写,诗人将目光投向了险峻的山崖与涓涓流水,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最后,提及东坡的老子诗,表明诗人对前人文学成就的尊重与钦佩,也暗示了自己在创作上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与文学的价值,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美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道真阳天下稀:开篇即指出人们对于阳光的偏爱和追求,暗示阳光的稀有。
- 不知清远亦幽奇:接着提出反驳,强调清远的幽静与奇特同样值得珍视。
- 攀崖下照龙湫水:描述诗人在崖边俯视龙湫水的景象,生动而形象。
- 细咏东坡老子诗:最后提到吟咏苏轼的诗,显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真阳”与“清远”的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多样性。
- 意象:利用“攀崖”、“龙湫水”等意象,生动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险峻。
- 借代:用“东坡”代指苏轼,简洁而有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的美好,强调在欣赏阳光的同时,不应忽视清远的山水之美。同时,诗人通过提及古人,表达了对文学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真阳:象征光明与生命的力量。
- 清远:象征深远、宁静的自然之美。
- 龙湫水:象征灵动和生命的源泉。
- 东坡:象征文化与智慧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真阳”的含义是什么?
- A. 直接的阳光
- B. 影子
- C. 月光
-
“清远”在诗中强调了什么?
- A. 陌生的地方
- B. 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C. 繁忙的城市
-
诗中提到的“东坡”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题清远峡峡山寺二首》与苏轼《题西林壁》,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杨万里强调清幽之美,而苏轼则更注重于对比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