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莺》

时间: 2025-01-16 22:21:44

过雨溪山净,新晴花柳明。

来穿雨好树,别作一家声。

故欲撩诗兴,仍添怀友情。

惊飞苦难见,那更绿阴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雨溪山净,新晴花柳明。
来穿雨好树,别作一家声。
故欲撩诗兴,仍添怀友情。
惊飞苦难见,那更绿阴成。

白话文翻译:

这场雨过后,溪水与山色变得格外清澈,新晴的天气使花和柳显得更加明亮。前来游玩的鸟儿在雨后光洁的树木间穿梭,别有一番动听的声音。原本想激发诗情,却无意中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被惊起的鸟儿飞走,难以再见,树木的绿荫愈加浓郁。

注释:

  • 过雨:指雨停之后。
  • 溪山净:溪流和山色都变得清澈。
  • 新晴:指雨后初晴的天气。
  • 来穿:指鸟儿飞来穿梭。
  • 别作一家声:可能指鸟鸣声清脆动听。
  • 撩诗兴:激发写诗的兴致。
  • 添怀友情:增添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 惊飞:被惊动而飞走。
  • 绿阴成:绿荫愈加浓密。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特定典故,但“莺”字本身在古诗词中常用以象征春天、温暖和友好,常与友情、思念等主题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晚号容斋,南宋诗人中的代表之一,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闻莺》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雨后春天的美好时光中,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友谊的温暖。这首诗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闻莺》是一首描绘春雨后美丽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生机。首联“过雨溪山净,新晴花柳明”中,诗人用“净”和“明”两个字,简洁而有力地描绘出雨后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中间两句“来穿雨好树,别作一家声”则通过描写鸟儿在树间穿梭的情景,生动地传达出鸟儿的动感与生机,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鸟鸣声。

后两句“故欲撩诗兴,仍添怀友情”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诗人在自然美景的触动下,感受到对友人的思念,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表现,显示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一句“惊飞苦难见,那更绿阴成”不仅令人感受到鸟儿的无奈与失落,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流逝与再生,绿阴的浓密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雨溪山净:雨后溪水清澈,山色明晰,描绘出自然的清新。
  2. 新晴花柳明:新晴的天空使得花草柳树更加鲜明,展现春天的美丽景象。
  3. 来穿雨好树:鸟儿飞来在雨后光洁的树木间穿梭,生动形象。
  4. 别作一家声:鸟儿的鸣叫宛如一家子的和谐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5. 故欲撩诗兴:诗人想要激发写诗的兴致,显示出对创作的渴望。
  6. 仍添怀友情:在自然的美好中,反而更加怀念远方的朋友。
  7. 惊飞苦难见:鸟儿被惊动而飞走,表露出诗人对无法再见的无奈。
  8. 那更绿阴成:随着鸟儿的飞走,树木的绿荫愈显浓厚,象征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鸣比作和谐的家庭声音,形象生动。
  • 拟人:鸟儿的飞动被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雨后的自然景色和对友人的思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惆怅,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洗涤与重生,带来新的生命与希望。
  • 溪山: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花柳:春天的象征,生机盎然。
  • :象征春天的声音与友谊,暗示着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闻莺》诗人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秋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D. 夏天
  2. 诗中“过雨溪山净”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雨后的清新
    • B. 雨中的喧闹
    • C. 夏天的炎热
    • D. 秋天的落叶
  3. “惊飞苦难见”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1. C. 春天
  2. A. 雨后的清新
  3.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与《闻莺》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春晓》更侧重于晨曦的宁静与生命的觉醒,而《闻莺》则通过自然的细节表达了对友谊的思念和生机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杨万里的作品和生平的详细介绍。
  • 《唐诗三百首》:对古典诗词的更全面的理解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