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久客应吾道,相随独尔来。
孰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久居他乡的朋友的思念之情,虽然你是独自前来,但我知道你是因为我而来。谁能想到江边的路竟是如此近,常常会回到我的草堂。鹅和鸭应该在这里长久地生活,而柴荆却不要随意地开采。东林的竹影稀薄,腊月里更应当去栽种。
注释:
- 久客:长时间在外的人。
- 应吾道:应是来我这里。
- 孰知:谁知道。
- 频为草堂回:常常回到草堂。
- 鹅鸭:指的是养殖的家禽。
- 柴荆:指的是树木和荆棘,柴火的材料。
- 东林竹影:东边树林的竹子影子。
- 腊月:农历的最后一个月,通常是冬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杜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作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背景是他在战乱后寄居他乡,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关怀。杜甫在草堂中写作时,身边的环境和朋友的来访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环境的关心。诗的开头“久客应吾道”,直接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欢迎,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接下来的两句“孰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朋友的到访是多么可贵和意外,江边的路看似遥远,实则近在咫尺,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
后面两句“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则是对自然生活的关切,诗人希望在草堂中能有生机勃勃的生活,同时也告诫朋友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随意破坏环境。最后一句“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提醒人们在寒冷的腊月里也要继续耕耘、播种,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情之间找到了一种和谐的平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热情,又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深邃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客应吾道:长时间在外的朋友听说了我的事,特意前来探望。
- 相随独尔来:朋友是单独前来的,体现了他对我的关注与情谊。
- 孰知江路近:谁能想到,通往我这里的路竟然是如此近。
- 频为草堂回:朋友常常回来我的草堂,表现出他对我的重视。
- 鹅鸭宜长数:在草堂里养鹅鸭是合适的,暗示着生活的安定。
- 柴荆莫浪开:提醒不应随意砍伐树木和荆棘,保护自然环境。
- 东林竹影薄:东边的竹子影子稀疏,形象描绘了环境的宁静。
- 腊月更须栽:在腊月时节,更应该种植,传达了积极的生活理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路”与“草堂”进行对比,突显距离的亲近。
- 对仗:如“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竹影被描绘得稀薄,似乎在诉说着孤独的环境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自然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堂: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环境与精神寄托。
- 鹅鸭:象征生活的安定与繁荣。
- 竹影:代表宁静、孤独的环境,反映内心的情感。
- 腊月:冬季的象征,暗示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字是什么? A. 子美
B. 俊采
C. 玉书 -
诗中提到的“鹅鸭”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安定
B. 友谊的珍贵
C. 自然的美丽 -
“腊月更须栽”意味着什么? A. 寒冷的冬天
B. 种植的必要性
C. 友人的到来
答案: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也是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两者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春望》更加关注社会动荡带来的苦痛,而《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则更显温暖与友爱。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