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暮春送别)》
时间: 2025-01-01 16:17: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丛花(暮春送别)
—— 赵长卿 〔宋代〕
阶前春草乱愁芽。尘暗绿窗纱。
钗盟镜约知何限,最断肠湓浦琵琶。
南渚送船,西城折柳,遗恨在天涯。
夜来魂梦到侬家。一笑脸如霞。
莺啼燕恨西窗下,问何事潘鬓先华。
钟动五更,魂归千里,残角怨梅花。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草丛在阶前杂乱无序,愁绪如同那新芽般悄悄滋生。
尘埃笼罩着窗纱,显得格外昏暗。
钗环和镜子之间的约定究竟还有多少?最令人断肠的,是湓浦边的琵琶声。
在南渚送别船只,在西城折柳,心中的遗恨飘散在天涯。
夜里做梦回来到了你的家,一笑之间,脸庞宛如晨霞。
黄莺啼叫,燕子怨恨地在西窗下,问你为何潘江的鬓发已渐渐斑白。
钟声在五更时分响起,魂魄归于千里之外,唯有残角在怨恨梅花。
注释:
- 愁芽: 愁苦的情绪如同新芽般滋生,形象地表达了送别的忧伤。
- 钗盟镜约: 指的是女子之间的约定,象征着情感的承诺和期待。
- 湓浦琵琶: 湓浦是指长江上的一个地方,琵琶声带有浓厚的离别情感。
- 西城折柳: 柳树在古代常作为送别的象征,折柳送别表示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赵长卿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尤其擅长表现离别和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暮春时节,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一丛花(暮春送别)》是一首深具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春草、柳树、琵琶等自然意象,传达了离别带来的伤感。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春草乱愁芽”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离别时的愁苦与无奈。随着诗句的发展,钗盟与镜约暗示了深厚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在离别时显得格外脆弱。
诗中“南渚送船,西城折柳”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柳树作为送别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而“夜来魂梦到侬家”的句子则展现了对恋人的深切思念,梦境如同一条无形的桥,连接着彼此的心灵。
整首诗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仅有优美的意象,还有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一份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真切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阶前春草乱愁芽: 春草在阶前杂乱生长,暗示了愁苦的情感滋生。
- 尘暗绿窗纱: 尘埃遮蔽窗纱,象征着内心的阴霾。
- 钗盟镜约知何限: 钗环和镜子之间的约定,表现情感的约束和无奈。
- 最断肠湓浦琵琶: 湓浦的琵琶声最让人心碎,强烈的离别情感。
- 南渚送船,西城折柳: 送别的场景描绘,柳树为送别的象征。
- 遗恨在天涯: 离愁别恨如同飘散在天涯。
- 夜来魂梦到侬家: 梦中回到爱人的家,表达深切思念。
- 一笑脸如霞: 爱人一笑,脸庞如霞,描绘了美好形象。
- 莺啼燕恨西窗下: 黄莺啼叫,燕子怨恨,象征着离别的悲伤。
- 问何事潘鬓先华: 询问为何鬓发渐白,隐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钟动五更,魂归千里: 清晨钟声响起,心灵却在千里之外。
- 残角怨梅花: 残角的哀怨与梅花相联系,增加了孤寂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愁芽”将愁苦比作新生的芽,形象生动。
- 拟人: “莺啼燕恨”使自然的声音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 “南渚送船,西城折柳”形成平行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与不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人情的复杂与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 代表新生命,也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离愁。
- 柳: 送别的传统象征,承载着离别的情感。
- 琵琶: 音乐的象征,传递情感的媒介。
- 梦: 连接现实与幻想,表达深切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钗盟镜约”指的是什么?
- A. 约定的情感
- B. 物品的约定
- C. 友情的约定
-
“南渚送船,西城折柳”中的“柳”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离别
- C. 友情
-
诗中提到的“残角怨梅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 王之涣
- 《春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 — 王之涣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
- 《春思》 — 李白的《春思》则通过春天的意象,展现了思念的深沉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