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黄仲则太白墓和稚存韵》
时间: 2025-01-19 20:0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黄仲则太白墓和稚存韵
作者: 卢青山
莫共青山老。倩遗魂长歌接我,梦来凭吊。
满目山残水剩也,敢上危峰一眺?
今与古一般衰草。把臂相看悲欢里,
诧容颜犹是平生好。人世换,如残稿。
看君醉里颠狂笑。笑浮尘自沉自涨,
值来相告?不恨铜驼翻覆尽,
但恨如君梦少,得相叙蓬莱仙岛。
斯世诱君名利耳,我邀君共驾鲲鹏鸟。
子毋醒,随吾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世的感慨。诗人劝告青山不要再老去,希望能与遗魂长歌相接,梦中前往凭吊。眼前满是衰败的景象,不敢再攀登高峰一睹风采。古今皆似衰草,携手相看悲欢交织,惊讶于容颜依旧如昔。人世变迁,如同残缺的稿纸。看你在酒醉中放肆狂笑,笑着浮尘的起伏,何需告知?不怨铜驼的覆灭,只恨你我梦境少,能否在蓬莱仙岛相聚。此世名利诱惑,唯我邀你共驾鲲鹏展翅。请不要醒来,随我一起沉醉。
注释:
字词注释:
- 莫:不要。
- 倩:委托、请。
- 凭吊:凭栏远望,怀念故人。
- 衰草:指衰败的草木,象征衰老和衰败。
- 铜驼:指古代的铜驼雕像,象征历史的变迁与毁灭。
-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 鲲鹏鸟:神话中的大鸟,象征自由与伟大。
典故解析:
- 太白墓: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寓意追忆历史伟人。
- 铜驼:古代铜驼是承载历史的象征,提到它的翻覆,暗示历史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古代文人李白的缅怀与对现实的反思之际,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古今对比的细腻描写,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虚幻。诗人通过“莫共青山老”一句,便引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似乎在向青山诉说着不愿衰老的无奈。接着,诗人通过“倩遗魂长歌接我,梦来凭吊”展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表达了在梦中与故人重聚的渴望。
“满目山残水剩也,敢上危峰一眺?”这两句则展示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怯懦,尽管内心仍向往高峰的壮丽,但现实的衰败让人不敢向前。接下来的“人世换,如残稿”则更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在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发出邀请,希望与朋友乘鲲鹏游历,摆脱世俗的烦恼,这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共青山老:劝青山不要一起衰老,表达对青春的珍惜。
- 倩遗魂长歌接我,梦来凭吊:希望能在梦中与已逝的朋友相聚,进行怀念与对话。
- 满目山残水剩也:眼前的景象已是衰败,只剩山水。
- 敢上危峰一眺:不敢再攀登高峰去观看壮丽的风景。
- 今与古一般衰草:古今皆是衰草,体现历史的无常。
- 把臂相看悲欢里:携手相看,感受彼此的悲欢离合。
- 诧容颜犹是平生好:惊讶于彼此的容颜依旧如昔。
- 人世换,如残稿:人世变迁如同破碎的稿纸,无法再现。
- 看君醉里颠狂笑:看你在酒中放肆狂笑,反映对生活的洒脱。
- 笑浮尘自沉自涨:笑对尘世的沉浮,表现超然的态度。
- 值来相告:何必去告诉对方。
- 不恨铜驼翻覆尽:不怨恨历史的覆灭。
- 但恨如君梦少:只恨我们少有梦境。
- 得相叙蓬莱仙岛:希望能在理想的仙境中相聚。
- 斯世诱君名利耳:现实中的名利诱惑。
- 我邀君共驾鲲鹏鸟:邀请朋友共同追求理想。
- 子毋醒,随吾了:希望朋友不要醒来,随我一起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铜驼”比喻历史的无常,深刻而形象。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将青山与遗魂拟人化,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对现世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古今的对比,反映人生的短暂与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沉淀,亦寓意长久与永恒。
- 遗魂:代表逝去的朋友与记忆,表达追忆与怀念。
- 衰草:象征衰败与无常,折射人生的短暂。
- 铜驼:历史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鲲鹏鸟:象征远大的理想与追求,代表自由与无限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莫共青山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珍惜
B. 对历史的无奈
C. 对名利的追求 -
“倩遗魂长歌接我”中“倩”的意思是? A. 请求
B. 哀怨
C. 依赖 -
诗中提到的“铜驼”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历史的变迁
C. 自由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中的孤独与对酒的陶醉,与本词中的醉酒狂笑形成对比,表达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 《水调歌头》中的对月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与本词的蓬莱仙岛相聚的渴望相似,均体现了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