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黄玉林为风月楼作,次韵以谢)》
时间: 2025-01-04 11:3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黄玉林为风月楼作,次韵以谢)
作者:冯取洽 〔宋代〕
自顾卑栖翼。
似沧洲白鸟悠悠,静依拳石。
聊寄一梯云木表,俯视霁虹千尺。
乐江上山间声色。
镜样清流环样绕,笑赐湖一曲夸唐敕。
尘外趣,有谁识。
飞来妙墨痕犹湿。
走盘珠流出,不火食人胸膈。
三叹阳春知和寡,但觉光生虚室。
何处觅倚歌箫客。
他日玉林来得否,待平分风月供吟笔。
添一友,共闲逸。
白话文翻译:
我自顾自己的卑微,如同沧洲的白鸟悠然自得,静静地栖息在拳石上。
我随意寄托一梯云木的表情,俯视那霁虹千尺的美景。
在乐江与山间,声色交融。
清澈的水流环绕如镜,笑着赐予湖面一曲夸赞唐朝的乐章。
这种尘外的趣味,有谁能够识得?
飞来的妙墨痕迹尚且湿润。
如同珠子流出,不需要火焰就能温暖人的心怀。
我三叹阳春,知道和谐的人少,但却只觉光阴在虚室中流逝。
何处能找到倚着歌箫的客人?
他日若玉林来,不知能否平分这风月,以供吟唱的笔墨。
希望能再添一位朋友,共同享受闲逸。
注释:
- 卑栖翼:指自身地位卑微,像鸟儿栖息在低处。
- 沧洲:指广阔的水域,象征自由。
- 拳石:可能指特定的石头或地方,表示栖息之处。
- 霁虹:雨后初晴的彩虹,象征美好的景象。
- 声色:指音乐和美色,这里形容自然的美好。
- 尘外趣:指超脱尘世的趣味,隐喻清雅的生活追求。
- 妙墨痕:指书法或绘画留下的痕迹。
- 飞来:形容事物的到来,可能暗指艺术的灵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取洽,宋代诗人,以清新雅致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关注自然和人情,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玉林作的《风月楼》之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赏风月的情境,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与情谊。
诗歌鉴赏:
《贺新郎》是一首充满幽雅情趣的词作,冯取洽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自然与友情交融的画面。诗中开头便以“自顾卑栖翼”自谦,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地位的认知,而后则通过“似沧洲白鸟悠悠”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自在和从容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以“乐江上山间声色”描绘了自然景色与音乐交融的和谐,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样的美丽之中。
在诗的中后段,诗人反思尘世的趣味,感叹与友人共度的时光是多么珍贵。尤其是“何处觅倚歌箫客”,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折射出一种文人之间的情谊与孤独感。最后,诗人希望未来能与玉林共赏风月,展现了对友谊的期待与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探讨了个人的情感与人际关系,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词中流露出的清新气息和淡淡的忧伤,使其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顾卑栖翼”:自谦自处,表明对自身地位的认知。
- “似沧洲白鸟悠悠,静依拳石”:通过鸟的意象,表达自在与静谧。
- “聊寄一梯云木表,俯视霁虹千尺”:借助自然景观,传达诗人对美的向往。
- “乐江上山间声色”:自然景色音乐交融,描绘出和谐的美。
- “尘外趣,有谁识”:反思尘世的趣味,隐喻对生活的思考。
- “三叹阳春知和寡”:感叹和谐的人少,表现孤独感。
- “何处觅倚歌箫客”:渴望与友人共度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沧洲白鸟”比喻诗人的心境,象征自由。
- 对仗:诗中的对称句构成了和谐的韵律。
- 意象:清流、霁虹、歌箫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自然与人际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鸟:象征自由与纯洁。
- 霁虹:象征美好的未来与希望。
- 清流: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清澈。
- 歌箫:代表文人雅士的情趣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卑栖翼”是什么意思?
- A. 高飞
- B. 低处栖息
- C. 翅膀
-
“霁虹”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雨后彩虹
- B. 晴空万里
- C. 黄昏
-
诗中提到的“乐江”指的是什么?
- A. 一条河流
- B. 一种音乐
- C. 一位朋友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白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洪基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冯取洽的《贺新郎》都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与孤独的感受,但李白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抒发,而冯取洽则更多地融合了自然景色与情感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冯取洽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