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双杜宇青天月,两点乌犊白水陂。不为好山勾引出,那知已是插秧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在明亮的天空下,一对杜宇(杜鹃)在月光中鸣叫,水边有两点像乌犊(小牛)一样的白色影子。诗人并不是因为美丽的山水而被吸引而出门,而是因为时节已经到了插秧的时候。
注释:
- 杜宇:指杜鹃鸟,因其鸣声而闻名,常被用来象征春天。
- 青天月:指的是清晨明亮的天空和皎洁的月光,渲染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 乌犊:指小黑牛,这里可能象征着水面上漂浮的白色物体。
- 白水陂:指水边的坡地,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 插秧时:指农事活动中的插秧季节,提示了农忙的时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咏怀诗和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以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反映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的变化。诗人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揭示了农事活动的重要性,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晓出》以清晨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通过对杜宇鸣叫和水边影子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开头的“一双杜宇青天月”不仅描绘出清晨的美丽,更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与生机的复苏。接下来的“两点乌犊白水陂”则将视线转向水边的细节,细腻地展现了诗人所看到的自然景象。最后一句“不为好山勾引出,那知已是插秧时”,诗人自述出门的原因,不是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了应对农事的忙碌,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责任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精巧的意象和自然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双杜宇青天月:描绘出天高月明的美好景象,杜鹃鸣叫充满生机。
- 两点乌犊白水陂:水边的白色影子,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印象。
- 不为好山勾引出:诗人并非因山水之美而出行,揭示了他心中对自然的理性看待。
- 那知已是插秧时:强调农事的时令,使自然与生活紧密相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边的白色影子比作乌犊,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了抽象的生活哲理。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提醒人们珍视生活中的责任与时令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宇:象征春天,生命的开始。
- 青天月:代表宁静与明朗的自然状态。
- 乌犊:象征生机与活力,水边的影子带来灵动感。
- 插秧:象征着农事和生活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麻雀
- 答案:B
-
诗中描述的水边动物是什么?
- A. 小鸭子
- B. 乌犊
- C. 小羊
- 答案:B
-
诗人出门的原因是什么?
- A. 欣赏山水
- B. 农事忙碌
- C. 访友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洪咨夔的《晓出》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象,但洪的作品更强调生活的责任感,而王的作品则更注重精神的寄托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精华》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