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终南山
作者: 王维 〔唐代〕
类型: 五言律诗
原文展示: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白话文翻译:
太乙山靠近天都,连绵的山脉与海角相接。
白云在回望中交汇,青色的雾霭看上去无边无际。
分隔的山峰在变化,阴晴的山谷各有不同。
想投宿于人家,隔着水向樵夫询问。
注释:
- 太乙: 指太乙山,位于终南山脉,是道教的名山。
- 天都: 指天上的都城,引申为仙境。
- 白云: 形容飘浮的云彩,意象清新自然。
- 青霭: 青色的雾霭,形容空气清新,视野开阔。
- 分野: 指山脉的分界,常用于形容地理的界限。
- 樵夫: 砍柴的人,常用来代表山林中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太乙”与道教文化有密切关系,常用来象征追求仙道与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维晚年,正值其隐居在终南山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维的《终南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篇“太乙近天都”便点明了地理位置与神秘色彩,结合“连山接海隅”,构建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诗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通过极具动感的描写,表现出云雾变幻的无常,展现出一种恬静而又悠远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外在的自然景致,更是内心的宁静与对道教思想的追求。
接下来的“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描绘了山峰的多样性与变化,同时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阴晴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而最后一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把诗的情感引向人际关系的温暖,表达了对人情的向往和对归宿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哲理的自然世界,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太乙近天都”:太乙山与天都相近,暗示了对理想境界的憧憬。
- “连山接海隅”:山脉绵延至海角,表现出自然的广阔。
- “白云回望合”:白云在空中交汇,表现出自然的动态美。
- “青霭入看无”:青色的雾霭遮掩远方,展现出神秘感。
- “分野中峰变”:山峰分隔,变化多端,象征人生的多样性。
- “阴晴众壑殊”:不同的山谷展现出阴晴变化,映射人生的起伏。
- “欲投人处宿”:想在某个地方歇息,表达了对温暖人情的渴望。
- “隔水问樵夫”:隔着水向砍柴人询问,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依赖。
-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白云回望合”与“青霭入看无”的对仗构成,使诗句更加和谐。意象的运用也极具表现力,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生动与变化。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太乙山: 象征理想与追求。
- 白云: 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
- 青霭: 表达神秘与宁静。
- 樵夫: 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太乙近天都”中“太乙”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山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樵夫”代表什么?
A. 砍柴的人 B. 渔夫 C. 诗人
答案: A -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
A. 对战争的怀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的另一首山水诗,描绘秋日的山居生活。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王维的隐逸情怀相呼应。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与杜甫的《望岳》,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宁静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壮丽山川的赞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维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