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

时间: 2025-01-14 11:36:55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意思解释

过香积寺

原文展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白话文翻译:

我不知道香积寺,走了几里路才进到云雾缭绕的山峰。
古老的树林中没有人走的小路,深山中不知哪里传来钟声。
泉水的声音在危石旁哽咽,阳光照射在青松上显得冷清。
黄昏时分,空荡荡的潭水弯曲,安静地禅修以制伏心中的毒龙。

注释:

  • 香积寺:寺庙名,位于山中,隐秘而宁静。
  • 数里入云峰:形容进入山中,走了很远,已到达云雾缭绕的山峰。
  • 古木无人径:古老的树木下没有人走的小路,表现出荒凉与静谧。
  • 深山何处钟:深山中不知哪里传来钟声,增添了神秘感。
  • 泉声咽危石:泉水流过险峻的石头,声音哽咽,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日色冷青松:阳光照在青松上,显得冷清,传达出一种孤寂感。
  • 薄暮空潭曲:黄昏时分,潭水弯曲,意境悠远而宁静。
  • 安禅制毒龙:通过安静禅修来克制心中的烦恼与欲望。

典故解析:

“安禅”是佛教用语,指通过静坐禅修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智慧;“毒龙”则比喻人们内心的烦恼、欲望和执念,常常被视为心灵的障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简州,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因其诗歌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且多表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被誉为“诗佛”。

创作背景:

《过香积寺》创作于王维晚年,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时的所感所思,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过香积寺》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寺庙的宁静之美,表达诗人内心追求的禅意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之作。诗中先以“数里入云峰”引出整首诗的环境,接着通过“古木无人径”突出环境的清幽与寂静,展现出一个人独自漫游的孤独感。随之而来的钟声、泉水、阳光与潭水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清幽与孤寂的情感。最后一句“安禅制毒龙”更是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禅修来超越内心烦恼的心愿。这种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内心情感的方式,正是王维诗歌的典型风格,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开篇即设疑,引起读者兴趣,暗示着对香积寺的陌生与探索。
  2.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通过“无人径”与“何处钟”描绘环境的静谧与神秘,展现出诗人对未知的好奇。
  3.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自然的声音与光影结合,形成一种冷清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寂。
  4.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结尾升华,强调通过禅修来克制内心的烦恼,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毒龙”比喻为内心的烦恼,形象生动。
  • 对仗: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水“咽”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和与超然境界的追求,体现了王维作为“诗佛”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积寺: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场所。
  • 古木:代表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悠然。
  • 泉声:象征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声音。
  • 青松:代表坚定与长青的生命力。
  • 空潭:象征内心的静谧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不知香积寺”中的“香积寺”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寺庙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2. 诗中“安禅制毒龙”中的“毒龙”比喻的是? a) 自然的力量
    b) 内心的烦恼
    c) 外在的敌人

  3. 诗中表现的情感基调是? a) 哀伤
    b) 宁静
    c) 激昂

答案:

  1. a) 一座寺庙
  2. b) 内心的烦恼
  3.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过香积寺》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为豪放,而王维则显得沉静内敛。
  • 《鹿柴》同样表现了山水之美,王维在两首诗中都展现了典型的山水意境,但《过香积寺》更加强调内心的修行与宁静。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提供了《过香积寺》这首诗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