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丹丘林咏道》
时间: 2025-01-19 22:38: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丹丘林咏道
作者: 桑世昌 〔宋代〕
小别俄惊岁屡周,
尺书每每寄江头。
逢进共叹君肥遁,
投老谁怜我倦游。
书足三冬应润屋,
诗成千首必经侯。
一尊纵负东湖约,
尚及黄花碧树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小别后的思念之情。时间过得飞快,离别的日子已经很多次了,我总是通过书信寄往江边。相遇时,我们共同感叹你在远方安逸地享受生活,而我却逐渐感到年老,游历的疲倦无人怜惜。信件足够多,三冬的寒冷也会让我觉得温暖,诗作千首,终究也需要有时间来等候。一杯酒虽让我辜负了与东湖的约定,但我仍然能感受到秋天的黄花和碧树。
注释:
- 小别俄惊:小别时光转瞬即逝,令人惊觉。
- 尺书:指短小的书信。
- 逢进共叹:相逢时一同感叹。
- 君肥遁:你在远方安逸生活。
- 投老谁怜我倦游:年老疲倦的游历无人怜悯。
- 书足三冬:书信足够多,三冬也能感到温暖。
- 诗成千首:创作的诗篇已达千首。
- 一尊纵负:一杯酒虽然让我辜负了约定。
- 黄花碧树秋: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 东湖约:可能指的是作者与友人曾在东湖相约的情景,反映了友谊的珍贵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桑世昌,宋代诗人,以其诗作清新脱俗著称,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友谊等主题,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后,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老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生活和友情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寄丹丘林咏道》是一首充满思念和感慨的诗作,透过简单的言辞传达出深厚的情感。诗中,作者通过“尺书”与“江头”展现了与友人的远隔之感,书信成为了他与友人之间联系的桥梁。诗的开头以“小别俄惊岁屡周”引入,表现出时间的飞逝和离别的频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接着,作者通过“逢进共叹君肥遁”,展现了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与对彼此生活境遇的反思。友人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而自己却在游历中感到疲倦,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接下来的“书足三冬应润屋”则通过书信给予温暖,体现了文字的力量和友谊的温馨。
最后几句中,作者虽然有着对东湖的约定,但却因酒而失约,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奈与遗憾。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勾勒出秋天的美景,亦让人感受到离别时节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小别俄惊岁屡周:每次小别都令我惊讶时间的流逝。
- 尺书每每寄江头:总是通过书信寄往远方的朋友。
- 逢进共叹君肥遁:相聚时我们一起感叹你的安逸生活。
- 投老谁怜我倦游:年老的我无人关心我的疲惫。
- 书足三冬应润屋:信件让我在寒冷的三冬中感到温暖。
- 诗成千首必经侯:创作的诗篇已达到千首,等待时光。
- 一尊纵负东湖约:一杯酒让我辜负了与东湖的约定。
- 尚及黄花碧树秋:仍然能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书足三冬”与“诗成千首”,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将书信比作温暖的源泉,表达友谊的深厚。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现了友情的珍贵、时间的无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 尺书:象征着友谊与思念。
- 江头:代表遥远的距离和思念的对象。
- 东湖:象征着美好回忆与约定。
- 黄花碧树:秋天的自然景色,反映离别时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尺书”指的是什么?
- A. 长信
- B. 短信
- C. 书信
- D. 诗篇
-
诗中“逢进共叹君肥遁”意为:
- A. 共同感慨生活的美好
- B. 感叹友人年老
- C. 共同感慨友人享乐
- D. 叹息时光流逝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 A. 离别的悲伤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C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现思乡与思念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 杜甫:反映对家人的思念和离别之苦。
诗词对比:
- 桑世昌的《寄丹丘林咏道》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友人与家人的思念,但桑世昌更侧重于友人间的情感交流,而李白则强调孤独与对家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