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居
作者: 周密 〔宋代〕
深杜衡门谢往还,不将名字落人间。
地偏仲蔚蓬蒿径,尘远渊明松菊关。
事有难言惟袖手,人无可语且看山。
几年不到门前树,相对清溪尽日闲。
白话文翻译:
隐居的生活是深深的关上门,不再与外界往来,不把自己的名声留在世间。
这里地处偏僻,只有蓬蒿的小路,尘世的喧嚣远离了明亮的松菊园。
有些事情难以言表,只好默默地袖手旁观;没有人可以交流,只能静静地看着山。
几年不曾见到门前的树木,回过头来对着清溪,终日悠闲自得。
注释:
字词注释:
- 深杜:深深地关上,杜绝外来事物。
- 衡门:指深宅大院,寓意隐居的环境。
- 仲蔚:指仲春的蔚蓝,形容诗中的自然景象。
- 蓬蒿径:指荒草丛生的小路,象征偏僻。
- 袖手:袖手旁观,表示不参与。
- 清溪:清澈的小溪,象征宁静和闲适。
典故解析:
- 渊明:指陶渊明,宋代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象征隐居的理想。
- 松菊:松和菊是高洁的植物,常用于象征高尚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1232-1298),字公度,号潜溪,南宋诗人、词人及学者。他的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追求宁静和自然,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周密晚年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隐居》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开篇以“深杜衡门”设定了隐居的环境,给人一种深邃、宁静的感觉,强调与外界的隔绝。“不将名字落人间”表明诗人不追求名利,只愿在这片宁静中安度余生。接着,诗人描绘了偏僻之地的自然景观,仲蔚蓬蒿,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纯朴与恬静。“尘远渊明松菊关”则将世俗的喧嚣与宁静的松菊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隐居生活的理想。接下来,诗人以“事有难言惟袖手”表达了对生活中难以言说的苦闷,暗示隐居并非完全逃避,而是对世事的深刻理解。最后,几年不见的树木与清溪的悠然相伴,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言辞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理想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杜衡门谢往还:隐居之地,关上大门,拒绝外来访客。
- 不将名字落人间: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声留在人间,表示对名利的淡薄。
- 地偏仲蔚蓬蒿径:身处偏僻的地方,只有荒草的小路。
- 尘远渊明松菊关:远离尘世的喧嚣,松菊环绕,象征清新。
- 事有难言惟袖手:生活中有些事情难以言说,只能选择沉默。
- 人无可语且看山:没有人可以倾诉,只能对着山静观。
- 几年不到门前树:多年来未曾光顾门前的树木,显示时间流逝。
- 相对清溪尽日闲:与清溪相对,悠闲自得,享受宁静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喻为深杜的衡门,形象生动。
- 对仗:如“事有难言”“人无可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松、菊、清溪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弃绝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门:象征隐逸与隔绝。
- 松菊:象征高洁与自然。
- 清溪:象征宁静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陶渊明
- B. 周密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清溪”主要象征什么?
- A. 喧嚣
- B. 宁静
- C. 繁忙
- D. 争斗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隐居生活的向往
- C. 对世俗的嘲讽
- D. 对自然的厌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周密与陶渊明的隐居主题相似,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者都强调了隐逸生活带来的内心宁静,但周密的诗更注重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周密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