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二首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士固难推挽,君其自宠珍。
诗成建安子,名到斗南人。
晚岁还为客,微官只为身。
向来书尽熟,去不愧张巡。
白话文翻译:
士人本就难以被推举和挽留,你应该多加珍惜自己的才能。
诗作已成如建安时期的诗人,名声传到南斗之地。
晚年仍然身为他乡的客人,微薄的官职只是为了个人的生计。
往昔的书信都已读得熟悉,离去时不愧对张巡。
注释:
- 士:指士人,文人。
- 推挽:推举和拉拽,意指被人重用。
- 君其自宠珍:你应该珍惜自己的才能。
- 建安子:指建安时期的诗人,典型如建安七子,代表了文学成就。
- 斗南人:指南方的人,诗名传至南方。
- 晚岁:指晚年。
- 微官:微薄的官职。
- 张巡:唐朝著名的忠臣,因其忠诚而被后人尊重。
典故解析:
- 建安时期:指的是三国时期,文学繁荣、诗风豪放,许多后世诗人追慕。
- 张巡:历史上以忠义著称,象征着士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写景抒情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迪功即将赴南京任职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士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即指出士人难以被重用,显示出对当时士人境遇的无奈与感慨。而“君其自宠珍”则是对友人的鞭策与鼓励,劝其珍惜才能,奋发向上。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诗作如同建安时期的诗人一般,昭示了对文学的追求与向往。最后,诗人意识到自己虽有书卷气,却仍是身在他乡,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奈。同时,提到“张巡”则是对士人理想的回归,暗示着对忠义和责任的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生遭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士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固难推挽:士人本就难以被推举和拉拽,暗示仕途坎坷。
- 君其自宠珍: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自重与珍惜才能。
- 诗成建安子:自比于建安时期的诗人,表明自己的文学追求。
- 名到斗南人:表明诗名传至南方,体现自豪感。
- 晚岁还为客:描述自己晚年仍在他乡的孤独感。
- 微官只为身:微薄的官职仅为生计,显示对仕途的无奈。
- 向来书尽熟:过去的书信读得熟悉,象征对往昔的怀念。
- 去不愧张巡:离去时不愧对张巡,强调忠义的情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士固难推挽,君其自宠珍”,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己与建安子相提并论,突显文学成就与追求。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友人即将赴任的祝福,表达了对士人理想和现实困境的思索,同时也流露出对忠义之士的钦佩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象征文人及士人阶层。
- 诗:象征文化和理想追求。
- 晚岁:象征衰老与对往昔的怀念。
- 书:象征知识与智慧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与义认为士人难以被推举的原因是什么?
- A. 社会环境
- B. 自身才华
- C. 个人关系
- D. 政治局势
-
“诗成建安子”中的“建安子”指代什么?
- A. 建安七子
- B. 唐代诗人
- C. 南宋诗人
- D. 现代作家
-
张巡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忍耐
- B. 忠义
- C. 个人追求
- D. 官职高低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与义 vs. 杜甫:两者都反映了士人的困境与理想,但陈与义更为个人化,杜甫则更具社会批判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