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树小花风,别浦残鹃雨。
不是王孙忘却归,草没归来路。
空积琐窗尘,谁按琼箫谱。
暗把金钱卜远人,争敢分明语。
白话文翻译:
一阵微风拂过稀疏的树木,带来岸边残留的雨声和杜鹃的哀鸣。
并不是王孙忘记了归乡的路,草丛中已没有归来的踪迹。
窗台上积满了尘埃,谁能轻轻奏响那美妙的箫曲?
暗中用金钱占卜远方的那个人,怎敢说出清晰的言语呢?
注释:
- 疏树:稀疏的树木,形容树木不密集。
- 别浦:指离别的岸边,表现出依依惜别的情感。
- 残鹃:指残余的杜鹃,象征离别和哀伤。
- 王孙:古代贵族子弟,这里指归乡之人。
- 琼箫:美丽的箫,象征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金钱卜:用金钱占卜,暗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仇远(约1030-1080年),字惟良,号云溪,南宋词人,擅长小令和长调,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内心充满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无奈,表达了人对生命与归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卜算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一个人在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奈。首句“疏树小花风,别浦残鹃雨”,以自然景象映衬离别的愁苦,微风与杜鹃的哀鸣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中间两句“不是王孙忘却归,草没归来路”则通过王孙的归乡之路,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失落,草丛中不再有归来的踪迹,更是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
最后两句“空积琐窗尘,谁按琼箫谱”,则转向内心的独白,窗前的尘埃象征着人心的沉闷与孤寂,而“金钱卜远人”的暗示,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力感。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股哀伤,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彰显了古代文人对人生、离别与归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树小花风:描绘了一个清新的自然场景,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别浦残鹃雨:增添了离别的哀伤气氛,杜鹃的鸣叫声象征着离愁。
- 不是王孙忘却归:提到王孙,暗示身份和归属,带有对故乡的思念。
- 草没归来路:草丛中没有归路,象征着失去方向和归属感。
- 空积琐窗尘:窗台上的尘埃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心灵的荒凉。
- 谁按琼箫谱:询问谁能奏响美妙的旋律,表现孤独感。
- 暗把金钱卜远人:用金钱占卜,传达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
- 争敢分明语:表达对清晰言语的渴望,但又感到无能为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和结构上均展现出对仗工整的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情感对照,探讨了归属感、孤独与对未来的无力感,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树: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孤独。
- 雨:代表离愁别绪,滋润但又让人感到沉重。
- 箫:音乐的象征,寄托着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 金钱:象征现实与物质压力,揭示人对未来的迷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疏树小花风”中的“疏树”指什么? A. 密集的树木
B. 稀疏的树木
C. 枯萎的树木
D. 高大的树木 -
“不是王孙忘却归”中提到的“王孙”指什么? A. 贫苦人家
B. 贵族子弟
C. 乡下人
D. 学者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爱情
B. 离愁别绪
C. 战争
D. 自然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菩萨蛮》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仇远的《卜算子》更加强调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李清照则在情感中融入了更多的细腻与柔美。两者都表现了离愁,但各有侧重,前者更具女性视角的柔情,后者则反映了男性视角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是对仇远《卜算子》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