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欣逢柏台旧,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白话文翻译
在柏台旧地相逢,携手拜访聪公的禅居。
石室里无人光顾,只有绳床上见到老虎在沉睡。
阴暗的崖壁常年积雪,干涸的山涧却涌出清泉。
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在法筵上同样欢聚。
注释
字词注释
- 柏台:指柏树和台地,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风景名胜。
- 侍御:宫中侍奉的官员,此处指代李侍御。
- 聪公:指聪明的禅师,公是对高僧的尊称。
- 石室:石造的禅房。
- 绳床:用绳子编织的床,通常为简陋的床。
- 阴崖:指阴凉的山崖。
- 枯涧:干涸的山涧。
典故解析
- 法筵:佛教聚会的场所,通常指僧侣们讲法、讨论的场所。
- 虎眠:可能暗指禅师的安详与宁静,也反映了禅宗的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溪,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现深厚的道教文化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格调高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与友人李侍御相聚的愉悦心情,反映了对禅宗思想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描绘的禅居环境,体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展现了孟浩然对自然与禅宗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欣逢柏台旧”,即点出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接着在“共谒聪公禅”中,诗人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追求智慧的渴望。石室的寂静与无人到访,突显了禅宗的孤寂与深邃,绳床上虎的安卧,则象征着一种宁静的智慧状态。
诗中“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描绘了自然的对立与和谐,雪与泉水的共存,反映了生命的韧性与禅的哲理。最后一句“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则感人至深,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心灵的共鸣却让他们在法筵上欢聚一堂,体现了人们对真理与智慧的共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欣逢柏台旧:在旧地重逢,心中充满喜悦。
- 共谒聪公禅:共同去拜访聪明的禅师。
- 石室无人到:石室显得冷清,没有人来访。
- 绳床见虎眠:绳床上,老虎安然入睡,暗示宁静。
- 阴崖常抱雪:阴凉的山崖常年积雪,象征严寒和静谧。
- 枯涧为生泉:干涸的山涧却流出泉水,表现生命的顽强。
- 出处虽云异: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
- 同欢在法筵:却能在法筵上共聚欢庆,心灵相通。
修辞手法
- 对比:阴崖与枯涧的对比,表现出禅的深邃与生命的顽强。
- 象征:虎的沉睡象征宁静的智慧,雪与泉水则象征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禅宗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共鸣和对智慧的向往,反映了孟浩然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柏台:象征高远、宁静的环境。
- 石室:代表禅宗的静谧与孤独。
- 虎:象征智慧的宁静。
- 雪与泉: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与反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聪公”是指谁? A. 一位高僧
B. 一位皇帝
C. 一位文人 -
诗的开头“欣逢柏台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惆怅
B. 喜悦
C. 失落 -
“阴崖常抱雪”中“阴崖”指的是什么? A. 阳光明媚的地方
B. 寒冷的山崖
C. 温暖的河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孟浩然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画面感与哲理,而孟浩然则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对友谊的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