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二首 其一
屈大均
才过鹧鸪啼处。
又到郁鸡飞处。
行尽越天边,
总是一江烟雨。
归去。归去。
芳草几曾迷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刚经过鹧鸪鸣叫的地方,又来到了郁鸡飞舞的地方。走到天边,依然是一片烟雨。回去吧,回去吧,芳草又怎能迷惑你呢?
注释:
- 鹧鸪:一种鸟,常在春天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郁鸡:指的是公鸡,鸣叫代表着早晨的到来。
- 越天边:形容走到了遥远的地方。
- 烟雨:指的是细雨蒙蒙,似烟雾般朦胧的景象。
- 芳草:指的是芳香的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典故解析:
此词中提到的“鹧鸪”和“郁鸡”都与春天的景象密切相关,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江烟雨”则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字子云,号湖壑,晚号雪窗,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与自然,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惆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如梦令》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开头提到的“鹧鸪啼处”和“郁鸡飞处”分别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和生活的希望,暗示着诗人对生命的热爱。接着提到“行尽越天边”,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悟,走到了遥远的地方,依然是一江烟雨,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迷茫。最后的“归去”则是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过往的反思,芳草的提及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词充满了惆怅与思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才过鹧鸪啼处”:描绘春天的气息,鹧鸪的鸣叫唤醒了诗人的思绪。
- “又到郁鸡飞处”:引入另一种生动的春天景象,进一步渲染出清晨的生机。
- “行尽越天边,总是一江烟雨”:表达了尽管走过千山万水,最终到达的却是迷蒙的雨景,渗透出人生的无奈与迷茫。
- “归去,归去”:反复呼唤,表现出对家乡的眷恋与归属的渴望。
- “芳草几曾迷汝”:用芳草的美丽来比喻人生的诱惑,却又带有几分自嘲,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警惕。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鹧鸪啼处”与“郁鸡飞处”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景物生动鲜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旅途的思索,体现了对生命美好的向往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 鹧鸪:代表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 郁鸡:象征新的开始与活力。
- 烟雨:表现人生的迷惘与情感的复杂。
- 芳草:象征美好的事物与生活的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才过鹧鸪啼处”中“鹧鸪”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花
- C. 一种水
- D. 一种树
-
诗中提到的“芳草”象征了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失落的时光
- C. 人生的苦涩
- D. 未来的希望
-
“归去”一词在诗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自由的向往
- B. 对家乡的眷恋
- C. 对旅行的期待
- D. 对事业的追求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屈大均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同名词作,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风格和情感基调稍有不同,屈大均更偏向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代诗歌鉴赏》
- 《屈大均诗集》